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克隆”岳麓書院將到美國 不同于肯德基在中國
“克隆版”岳麓書院將落戶美國—— 復制建筑更要尊重文化 日前有消息傳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書院之一、素有“千年學府”之稱的岳麓書院將“出口”美國,仿建于亞特蘭大“亞洲村”。該工程初步計劃投資3000萬元,將按1∶1的比例仿制岳麓書院的核心景觀,目前,美國“亞洲村”有關負責人已與岳麓書院進行了初步接觸。 原汁原味難實現 “克隆版”岳麓書院即將落戶的這個“亞洲村”,位于美國亞特蘭大市古耐特郡,2006年啟建,占地100多英畝,總造價約1.5億美金,是一座以東方建筑為主體的大型商業旅游文化區。其主街采用中國江南蘇州民居風格,主要建筑設施將包括展現亞洲傳統藝術的博物館、大劇院,亞洲國家民俗文化村等。 亞特蘭大此次欲復制岳麓書院,也不是第一次吃螃蟹。早在上世紀80年代,蘇州園林網師園就已經被復制“出口”到了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取名“明軒”,成為中國古典園林走向世界的首例藍本。之后,中國園林“移植”模式風靡歐美乃至新加坡等地,出現了慕尼黑芳華園、新加坡蘊秀園、法蘭克福春華園、德國郢趣園、英國燕秀園、加拿大溫哥華逸園等10多個中式園林。據說,此次岳麓書院的“出口”也將參照網師園的先例和操作模式展開。 “專門開辟一塊地盤,考慮到原汁原味,所有建筑材料將從中國采購,用集裝箱運至美國后再行組裝。同時,組裝的工人和專家也都將從中國聘請,以充分保持建筑的風味。”美方的這一想法卻遭到了國內專家的質疑——岳麓書院始建于公元976年,屢經戰火,幾經修復,其中部分建筑是清康熙年間重修的,距今也有300多年的歷史。很多建筑材料如楠木、琉璃瓦等如今非常難尋,雖然可用水泥仿制,但味道就不一樣了。同時,真正懂得傳統工藝、精通古代建筑藝術的工人如今也是鳳毛麟角,要在復制品中體現原汁原味,困難非常大。 此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明軒”建筑面積才400多平方米,而岳麓書院占地面積達2.1萬 平方米。因此,所謂復制岳麓書院實際上很可能只是復制文廟等核心景觀、大型建筑,而這樣“難免造出個四不像”。 尊重文化是復制建筑的前提 除了體量大、建筑材料難尋等技術難題,岳麓書院“落戶”美國一事引發的深層爭議在于:單純地復制建筑未必能營造出文化氛圍,綿延千年之久的“書院之魂”是否會在越洋過海的過程中流失? 一位名為“麓山紅”的網友在論壇留言:“岳麓書院蘊涵著深厚的文化意義,是長沙城的標志性建筑,也是古樸大氣的代名詞,‘復制’之后萬一被弄得花里胡哨怎么辦?”人們的思考并非杞人之憂。單純模仿的建筑,與一度流行于國內的縮微仿建的外國人文景觀相似,精于形式、流于表面,畫虎不成反類貓之例數不勝數;不少建筑一味地“仿古”“復古”“微縮”,無視民族歷史遺產的真實價值和傳統文化及現代文明,甚至采取媚俗手段,置基本的史實于不顧,離奇怪誕,導致一些仿造建筑不倫不類,也給“真品”的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岳麓書院是僅次于摩洛哥古城非斯的克魯因大學的世界第二古老的大學,它的文化意義遠勝于建筑特色,它的氛圍無從克隆。”建筑學家劉叔華認為。還有人擔憂,亞特蘭大這個“亞洲村”是一個商業旅游文化區,商業味兒濃于文化味兒,很容易讓書院染上世俗意味,最終淪為擺設。 不過,也有部分專家、學者對美國此次主動拋繡球的舉動持積極態度。原湖南商學院文學院院長、日本佐賀大學教授陳書良說,在岳麓書院大成門兩側有這樣一副引人回味的楹聯:“道若江河隨地可成洙泗,圣如日月普天皆有春秋。”“‘洙泗’指洙泗書院,是孔子講學的地方,也就是說,天下之大,哪里都可以成為弘揚文化的地方。既然如此,要在美國仿建一座岳麓書院,有何不可?” “目前還只是初步意向,對方沒有遞交具體的方案。一旦對方遞交了,我們將組織專家進行慎重評估。”岳麓書院院長朱漢民的謹慎態度代表了岳麓書院針對此事的冷靜。真正的岳麓書院只有一個,其集天道、地脈、人緣、文氣于一體的文化底蘊與樹人無數的教學傳統比建筑本身更加厚重。通過復制的方式“走出去”,首先就該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尊重岳麓書院及其文化。即使復制過去的只是一座建筑,畢竟也蘊涵著傳播文化的意義。況且,岳麓書院之于美國,絕對不同于肯德基、麥當勞之于中國。
編輯:黑白景觀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