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對比彼得·沃克與俞孔堅的設計
國際著名景觀設計師彼得·沃克是"極簡主義"設計代表人物,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俞孔堅在設計中對該設計思想也頗為推崇。4月16日,筆者有幸在北京大學聆聽彼得·沃克的精彩報告,期間也將二者的設計作品進行了比較。 ![]() 創作源泉 沃克是因對藝術表現產生強烈興趣,才希望將這些"好玩"的元素應用到景觀設計中,面包圈花園則是這一時期的代表作品。俞孔堅則主張通過景觀設計來改變或減緩人們正在面臨的諸多危機。因此,從創作的興奮點上來分析,一種創作是心情輕松的,另一種則有些許沉重。 創作語言 受法國勒諾特爾式園林的啟發,沃克找到了將自己藝術化設計形式應用到場地中的辦法。于是,各種景觀語言填充于其創作的藝術形式上。從某種意義上說,沃克更像是一位藝術家,這一點可以從其作品中體現出來。俞孔堅在創作上給予生態更多關注,因此,如何用更少的資源創作更好的景觀,成為其創作的重要思考點。因此,野草受到更為重要的關注,這是一種責任感下的創作,這種創作可能沒有彼得的創作灑脫,但更具有實際意義,尤其是在解決場地問題上。 視覺效果 沃克在演講中多次提到了自己開始觀看藝術作品時的感受:"很有沖擊力",這種沖擊力給予了對于藝術尤為敏感的沃克強烈的思考,因此,其每一個設計幾乎都可以給其他人以同樣的震撼力,令人過目不忘。俞孔堅的作品則更加自然化,表現了對時代負責和對場地負責的態度,尤以"紅飄帶"表現最為突出。一方面表現為理性,一方面表現為感性,兩者相融。 材料選擇 沃克的作品干凈、整潔,使用的材料也很廉價,這一點非常值得追求標新立異的設計師學習;俞孔堅在材料選擇上也表現了節約的思想,以用盡量少的東西來做盡可能好的景觀的"4R"理念進行創作。在這個層面上,兩人具有相似處。 模仿性 沃克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次創作,因此它們在沃克的創作詞典里幾乎具有唯一性,這些作品里面的設計符號凝聚了沃克對于藝術的追求與創作,成為其"代名詞"。如果被模仿,也不會有生命力。俞孔堅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表現為自身設計語言的重復,這在很多作品中有所體現。因此,這些語言也成為俞孔堅的"代名詞"。但這些語言外界是可以模仿,因為這是生態思想的體現,而模仿可能會給我們的地球帶來更生態的環境。當然,藝術的創作是每一個景觀設計師一生的追求。 作者簡介:李先軍,現就職于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研究所,之前在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工作,任景觀中國網站主筆。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