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鄉土景觀元素在園林中的運用探析
引言 近年來,城市化進程加快、環境污染的加重以及民俗民風的缺失對鄉土文化的保持產生前所未有的沖擊,保護鄉土資源,挖掘鄉土特色.已成為園林設計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鄉土”作為地域特色和文化的記載,從生活中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解讀鄉土的地域元素并在園林規劃設計中成功地運用,可使設計作品更顯特色。 一.鄉土景觀相關概述 (一)解讀鄉土景觀 鄉土原指那些質樸的、本土的、傳統的事物,是個邊界模糊的地域概念。傳統的鄉土景觀包含兩層含義.一種是指鄉村里土生土長的“自然景觀”,即所謂鄉村風光、鄉村田野、鄉土建筑、民間村落和道路,以及民族人物和服飾等所構成的景觀現象的復合體;另一種解釋是指反映文化體系的特征和地理特質的“文化景觀”,是當地人為了生活而采取的對自然過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間格局的適應方式.是此時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投影,包括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鎮、民居、寺廟等在內的地域綜合體。 現代意義的鄉土景觀則是伴隨社會的進程和學科發展的需要.在傳統概念的基礎上延伸出的景觀新形式.即在新技術基礎上,通過新形式.用新的價值觀來創造當代人的生存追求和生活方式.其核心和主要內涵是倡導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理解。 (二)提煉鄉土景觀元素 “鄉土景觀元素”取自于特定地域生產、生活過程中用于景觀表現的素材。因鄉土景觀資源豐富,種類繁多。這里筆者按其表現形態不同進行區分,挖掘提煉出三類基本元素: (1)鄉土的“物” 實體性景觀元素,指基本不需要二次加工而直接用于園林景觀營造的物質實體類元素,如鄉土建筑、鄉土植被、鄉土材料、器具和工藝品等眾多實體元素。 因事物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不同.鄉土的”物“又可以分為三類:一類為因自然環境的天相和地相兩大要素影響,形成的自然鄉野景觀.和人類勞動形成的農業景觀;另一 類包括當地人日常生活所涉及的器具、物品等生活元素.可以歸結為“要素”;第三類指構成景觀實體的材料,可以作為園林小品建筑材料的“素材”,如鄉土植物、當地出產的石頭、木材等。 (2)鄉土的“事” 主要指地方習俗、民族風俗、民間典故等鄉土地域上的事件性元素.表現為非物質形態,它包括了百姓物質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與生產、生活緊密相連.并從一個側面反映百姓的生活場景。 按事件發生時段性的不同,鄉土的“事”又可以分為“過去的事件“(值得紀念的歷史片段)和“正在發生的事件”(可供觀賞和參與的活動事件),從事件的主題和性質未看,鄉土的”事”則包括“日常生活事件”、 “文藝活動事件”和“生產實踐事件“三類主要鄉土行為事件。 (3)鄉土的“意” 鄉土的”意“主要指鄉土所蘊含的地方精神、地方情結、鄉土意境等可感知元素,也屬非物質形態的元素j它通過生活中的場景、材料等形象所表現出來的意蘊,包涵豐富的民俗文化,既是鄉土意境的表達,又是鄉土“物”與“事”的結合與升華。 “意”是物境、意境、情境的結合體。此處提到的鄉土的“意”可視為是一種鄉土精神的感悟,其內容涵括了舊鄉土精神和新鄉土精神。 二、運用鄉土景觀元素創造獨具特色的現代新園林 鄉土化的設計過程,始終是不斷更新和變化的過程,需要設計師更多地認識鄉土,關注鄉土。鄉土景觀設計不是味地模仿鄉土形態.照搬鄉村的景觀資源,而是對鄉土深刻認識下進行的探索過程.其內容豐富,方法靈活,是項沒有終點的工作。 (一)鄉土設計準備 (1)樸素的設計思想 崇尚自然設計、綠色設計,在原創基礎上、不矯揉造作、不夸大事物本身地保持鄉土真、純本色。提倡樸素的設計思想.正是對原材料充分利用,對地方文化充分尊重的表現。不加粉飾地運用現有資源,無論物質的,還是精神的,都不經二次加工地為設計者所用,最大限度地體現其原創的特點。樸素的設計不單單是形狀、色彩、肌理等外在形態上簡單的樸素,重要的是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獨具個性化、風格化的意念樸素。 (2)向民間學習的態度 民間傳統和工匠技藝是種長期的歷史積累,這其中的意義在于它們已經從為了對付物理的和生物的環境而發展成為可以傳承和寄托情感的文化傳統。中國鄉土民間藝術流派紛呈,透著喜慶和吉祥的大紅剪紙、精巧細致的“蛋殼雕”、別出心裁的甲骨彩繪、靈韻別致的泥塑等等.都充分體現了五千多年文明古國深厚的鄉土民間文化底蘊。 提倡向民間學習的態度,加強了人們對鄉土民族民間文化的認同和對鄉土景觀的熱愛,極大地激發人們的文化自尊和民族自信。基于對地方自然地理、社會人文環境的深刻理解,重視對地方傳統城市與建筑空間形式的深入研究,探索適應不同環境與要求的各種表現手法,善于向民間學習,向群眾學習。 (3)借景田園風光,保存農業體驗 鄉村廣闊田野上斑斕的色彩、美麗的農田、起伏的山岡、蜿蜒的溪流、蔥郁的林木和隱約顯現的村落,無處不寫著人們對理想生存環境的向往。現代園林設計中.通過借鑒田園風光,使農業景觀的作用最大化.從造景手法上取勝,借他物發揮自身的景觀作用,增加使用率。比如園林設計時通過設置觀景平臺和矮墻來欣賞庭院外面的鄉村景色,正是借景田園的一種有效手法,在現代城市景觀中.以田園風光為主的鄉土農業景觀除了觀光、游憩的功能之外.也兼具教育的功能,特別是對于城市中的兒童來說,對農業的體驗使他們更多地認識了鄉土。 (4)以“尊重歷史遺產,保護地方文化“為出發點 當今社會,農業科技的進步,產業結構的變化,特別是伴隨著城市化的道路擴展到農村的廣大腹地,現代化所到之處,古老厚樸的田園景色,溫情脈脈的宗法關系以及傳統的鄉村社會結構都被破壞無遺,凋敝的鄉村成為城市工業化的犧牲品。村落形態的城市化現象破壞了千百年來遺留下來的鄉土風貌和文化景觀,村落正在失去其應有的特色并導致許多人家園感的喪失。面臨環境危機、生態險情,人類該怎么辦呢7設計師往往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提倡鄉土設計,應以尊重歷史.保護文化為前提。 (5)運用現代設計方法,走高技鄉土之路鄉土設計注重景觀的差異性和同一地區環境的統一性,強調場所精神與空間意象的深層提煉,關注不同材料使用的靈活性和不同建造方法的多元性。“高技鄉土”是信息時代適宜技術的建筑觀與社會審美取向互動的產物.也是科技全球化以及世界性旅游熱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追求技術與人文結合的觀念影響下,將高技術與地理氣候、地域環境、鄉土文化以及設計方法相結合.追求既有信息、智能以及生態技術功能,又充滿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觀作品,無疑將是日后鄉土發展的新方向。 (二)鄉土景觀設計方法 (1)鄉土“物”的形態表現,凸顯時代感 1.活的材料運用與提升 植物、石材、木、磚、陶等地方傳統材料.賦予鄉土大地的衷情、歷史的滄桑、時間的軌跡、生命的活力和人性的關懷,是許多現代技術材料無法企及的。在鄉土景觀設計中,地方傳統材料是設計的首選,它們產白當地的氣候及地理環境下.是對地方特征的詮釋,使用起來有助于地方特色的保護,同時充分尊重當地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 通過材料建立不同元素之間的聯系,將傳統鄉土材料、構造和布局方式與現代材料技術結合,在質感、色彩、形體等方面同樣能夠取得優雅的對比效果。有時由于環境條件受限制,建造時難以運用傳統材料實現設計師期待的效果,可以適當借助現代材料來滿足這樣的需求。對鄉土材料的形態和特征進行研究,借助現代新材料,結合具體地域的經濟施工技術等條件,對材料進行簡化、轉換、變形和抽象,以達到特別的效果。 2.鮮明的色彩呈現 景觀設計時沿襲鄉土樸素自然的性格,靠材料本身的顏色和質感來體現景觀的特點.采用素雅的基調色,再巧妙地運用補色關系.把各種色彩有組織地結合在起,黑白相間、紅綠相映、單純中顯豐富.對比中求和諧,體現鮮明的民俗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綠葉襯花,花更紅更美,這是對比的美學效應。園林設計時利用對比的美學效應,借助色彩差異.有目的地安排能起對比烘托作用的景觀元素,使自然景觀和人工景觀產生對比、鄉土景觀和城市景觀產生對比,使主題景觀得到加強,從而突出景觀的獨特性。 研究鄉土色彩的運用,還要關注鄉土植物色彩的搭配和植物隨季節變化所呈現的四季不同的景觀效果。如銀杏、馬褂木、懸鈴木、黃櫨等隨著秋季到來,葉片呈現鮮黃的色彩,不論是遠觀還是近看,在視覺上總能給人愉悅的享受。 3.樸拙的細部表達 鄉土細部裝飾及其肌理的表現,利用當地材料、工藝和技術的特長.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體現了民間鄉土的藝術美。采用點題的手法,納入地域元素和符號,將鄉土主題景觀進行重點刻畫.或用圖象.或借助文字信息及場景來點明環境主題或意境。曾經的鐵軌已經消失.留下的只是人們對它的記憶.在這里建造公園,設計者借助了景墻、文字、圖片和石刻來告訴人們場地過去的功能和特性,顯得更形象具體,使人印象深刻。 (2)鄉土“事”的表達,彰顯地域文化風 1.統文化的復原與演義 基于對文化原型的理解,設計師試圖通過恢復、再現、關聯等手段激發人們對過去歷史的回憶。通過對傳統場景的復原與演義,對傳統情景重放,延續了歷史事件的意義。 另外,從自然的角度去認識鄉土文化,對原有場地特性進行保全或進行適當的改造,維護場所的自然發展過程,保持其地域的自然性,從而對文化進行保護,使文化遺產得以留存。 從人本身出發,從人與生俱來的好奇、好動的本性出發.身體力行,借助活動讓游人自己去體驗,去認識鄉土的器物、感受鄉土活動過程、身臨其境.聆聽鄉土的故事和聲音、感悟鄉土的意境。公園中設計放置的人力水車、復雜的構件、簡易的操作.供人自己去體驗去實踐,行為促使意識認識和感知鄉土的存在。 2本土文化的延續 人類對文化認識的過程是從表層文化向深層文化滲入的過程.這一過程與鄉土的表現形式和特征直接關聯,它包括對鄉土景觀視覺形象、結構布局關系和設計手法的認識,只有意識到這一過程,才能更容易接受和發揮本土文化的深意。 建筑與環境必須不斷地變化以反映時代與場所、人與社會的變化,而不管這些變化如何.我們都應把那些以“場所精神”為標志的文化延續下去。基于人的認知意識考慮,通過接近、分離、連結、圍合等方式,使景觀在空間、時間或同時在兩者中顯示出一定的連續性。 3.域文化的融入 談到地域文化的構建就不能不談到外來文化得以生存進而融入本土文化的根源所在.外來文化形態之所以能生根、開花、結果.主要歸因于文化選擇機制的作用.即其與本土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選擇。 借鑒他域文化功能型、自發式的形式,融入本土景觀審美取向和形式結構的藝術與功能并重,通過主動式的形式語言,使景觀既含有本土文化的某些特征,又保持與他域文化的交融.表現出一定的創造性。鄉土景觀設計不追求形式上的復制.或是表面的文化符號,而是深刻地理解和體驗鄉土的奧妙和韻味.通過隱喻激發創作的想象力,以設計合理化、適時化作為其根本的立足點,有機地、自然地將其融入整個創構中。 4.元文化的共存 一定地域、一個民族甚至一個國家對自身傳統與習性的認知,容易感召受眾,達到共鳴。但設計作品不是只局限在某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設計關聯著生活,文化關聯著社會, 個成功的設計作品往往會對地區的多元文化交流產生較好的效果,這也就需要設計者更多地關注人,關注社會、生活本身,促進文化多元重構機制。 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本土文化與他域文化、城市文化與鄉村文化等多元文化的融合,是在文化選擇和重構機制作用下運行的產物。通過“吸引一調和一適應一共存一互補一創造”環節,由點到面,自淺入深,逐步融合,形成有別于傳統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現代文化新形態.彰顯獨特的地域文化風。 (3)藝術化處理,創造現代鄉土新“意”一個人如果僅僅具有創作性和知識.而沒有對歷經數百年的偉大藝術的鑒賞能力.是很難把景觀設計得完美的。鄉土文化受城市藝術感染,設計師以藝術的眼光認識和解讀鄉土.或進行具體的內容概括,或著手抽象的藝術處理,都不同程度地創造鄉土新形式.表達鄉土新意境。 1 .具體的藝術呈現 對園林設計師來說,從鄉土景觀中汲取設計的語言,是非常普遍的現象.除了像奧姆斯特德在公園設計中直接再現一種牧場風光之外,很多設計師運用藝術的手法.在城市之中將鄉土景觀進行抽象的加工與再現。如從形式、空間和色彩入手.關注人們的視覺審美.以大地的情懷、藝術的圖景再現耕作田園景觀的美感。 和功能等方面的價值追求,人們觀賞它,解讀它,去體會其中深刻的文化含義,對園林設計形成有益的補充。以農作物花生為對象,通過鄉土的藝術化處理途經,借助景觀小品進行發揮.巧于立意,不僅有形式美,還被賦予了深刻的內涵。 2.抽象的藝術表達 “鄉土“作為原汁原味的直觀地域印象的表現,在園林設計中通過抽象的手法.借助人的感官體驗未感知和認識“鄉土”同樣可以引起人們的共鳴。在研究鄉土營造方式的基礎上,鄉土景觀還包含了對鄉土環境、形式、各種標志性場所、符號的抽象。這種抽象在藝術再現的基礎上,突破模仿.根據當代景觀的功能、結構,結合新材料、新技術創造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現代形式。 結語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現代園林設計的真面目不能狹隘地局限在空間有限的范圍內,當我們把眼光投向地域及其周邊甚至整個城市、整個民族的區域時,鄉土景觀的特征和優越性才能真正地被挖掘出來。合理運用鄉土元素,使景觀設計真正回歸生活、回歸人;伴隨文化鄉土的進展歷程,讓現代鄉土景觀發展與現代文明進程同步進行;關注人類情感的交流,從而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現代新景觀道路。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