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鄭西平:北京公園發展的思考
二、北京公園服務首都的功能 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的工作服務,為國家國際交往服務,為科技和教育發展服務,為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服務 2.1 延續京城發展歷史,傳承中華文明 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有850多年的建都史,皇家園林、壇廟園林等是其歷史的見證; 北京的公園體系就是以皇家園林為核心和基礎發展起來的; 全市有古樹39408余株,其中市屬皇家園林就有13800余株古樹,占全市的1/3。 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中,匯聚了不同時代、不同類型的園林,這些公園展示了中國造園藝術的水平,融匯了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的諸多成就,人們在公園中可欣賞到古建筑、楹聯、書法、碑刻等文化景觀,能夠感受傳統文化及其發展的無限魅力。 北海的歷史同時也和北京城的發展歷史有著密切的聯系,可以說,今天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就是以北海為原點發展形成的。 頤和園是集中國園林建筑藝術之大成的杰作,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 天壇和頤和園在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皇家園林將在其業已承載的傳統文化基礎上,繼續凝聚現代的祖國文化,成為延續與傳承民族文化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 2.2 形成首都特色的窗口,承載國事活動 自建國以來,天壇公園、頤和園等重點公園多次接待來訪的外國元首和國際友人,向世界展示了北京公園系統良好的精神面貌和景觀風貌。 北京的市屬公園在重大國事活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是體現首都四個服務功能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場所。 ![]() 1949年毛澤東主席和民主人士游覽天壇公園 在奧運會、殘奧會期間,北京市屬公園完成了開閉幕式活動、火炬接力、馬拉松賽事、外賓接待等多項重要任務。 ![]() 五環連五洲世界花卉展:收集展示了204個奧運成員大家庭的國花、國樹以及代表性植物。 ![]() 2.3 拓展居民生活的空間,促進社會和諧 在公園范圍內的人工或自然的植被群體、水體等綠色空間,增強了城市景觀的自然性和舒適性,為城市居民提供了優質的戶外環境空間,在提高市民生活便宜度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根據調查,從2003年后,持年月票游客所占的比例均在60%以上,廣大市民常年在公園中進行活動鍛煉,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在北京居住與工作生活的人群對城市公園依賴程度的加強。 公園創造了富于活力的城市閑暇生活,尤其是對一些退休以后的老年人,公園可以為他們提供一種獨特的交流空間,提供一種平臺,使在回歸自然中身心自由的開展活動; 公園的活動讓不同種族、年齡、階層的人聚集在一起,這樣的連結,讓不同的信息、價值觀及社會經驗得以互相交流。 公園里的很多“自發群體”,他們以公園為平臺,相互認識,一起活動、交流。公園帶給他們真正的愉悅,因此可以說公園已經成為城市居民生活的第三空間。 隨著公園綠地系統建設的不斷完善,更多的居民特別是社會低收入、外來務工人員等弱勢群體能進入公園,突出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能更好的促進社會的和諧。 2.4 提升區域核心競爭力,形成經濟增長新亮點 隨著人們對生活環境質量的重視,能與公園毗鄰而居是消費市場上永遠流行的理想觀念,由此帶來了房地產的公園效應和公園周邊區域房地產開發的集聚效應。 加快公園建設,還能吸引更多的人流和企業到北京投資興業,優美環境已成為吸引投資的重要硬件條件。 2.5 有力改善生態效益,提升環境質量 公園綠地在涵養水源、凈化空氣、緩解城市熱島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據研究,公園能有效地緩解城市熱島效應。 隨著公園綠地系統的逐步完善,北京的公園將會更加有效地發揮改善生態環境的作用,將會進一步提升首都城市環境的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首都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而目前以增加碳匯功能為目的的公園綠化探索和建設活動,還可以更好的實現節能減排,從而進一步促進我市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6 塑造城市形象,展示首都生態文明 公園倡導健康、積極的休閑方式。 作為開展科技文化教育以及科普宣傳平臺。 公園肩負著城市中安全島的責任。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