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景觀規劃與設計的整體性框架探索
摘要/ 本文所提出的“大景觀”規劃設計方法即是強調景觀規劃設計工作在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不同領域中的有機聯系,同時“大景觀”規劃設計理念注重整體連貫的設計流程,本文結合具體的設計實例對這種規劃設計流程進行說明。最后,基于當前中國城市的城市化進程,文章預測區域性景觀生態規劃、綜合性地產發展項目、城市公共空間項目、社區居住環境、公園及娛樂設施項目、旅游度假項目將成為中國景觀規劃設計的重要發展領域。 關鍵詞/大景觀 景觀規劃與設計 整體性 涉及領域 工作流程 發展趨勢 一、 從古典園林與現代景觀的分野談起 景觀,一個涵蓋了風景園林、地理學、生態學、建筑學等諸多領域的概念,從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發展來看,它的領域早已從傳統的古典園林營建拓展到更大領域,兩者在所涉及的范圍和尺度上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但是,在中國城市高速發展、城市面貌的塑造和城市環境的提升成為急迫課題的時候,很多人將現代景觀規劃設計與“造園”以及“環境小品設計”、“種草種樹”等同起來。因而一些關于景觀規劃設計的基本問題總是含糊不清,有些人在理論上有了些認識,但落實到具體的操作層面上,缺乏系統的指導。 通過多年的美國景觀規劃設計師職業生涯和主持設計大量國內外案例的經驗總結,筆者在此提出一種“大景觀”(Comprehensive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的整體性規劃設計方法,希望與同行們共同探討中國景觀規劃設計領域的未來發展之道。 二、 大景觀規劃設計·工作領域的有機聯系 筆者所提出的大景觀規劃設計方法首先強調的是不同空間層次上景觀規劃設計工作的有機聯系。對于景觀規劃設計工作領域的界定,決不是僅僅限于“造園”、“環境小品設計”、“種樹種草”等傳統園林的范疇,如果我們回溯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發展歷程,可以清晰地看到早在一個多世紀的創始之初,景觀規劃設計同傳統園林設計就已經明顯的區分開來。美國杰出的景觀建筑師弗雷德里克·勞·歐姆斯特德(F. L. Olmsted)以其具有開創性的工作和廣泛的實踐領域—風景保護區、城市公園、公園系統、住宅社區、學生住宅區、政府建筑、鄉間莊園等—奠定了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基礎和范圍。此后,西方國家景觀規劃行業歷經戰后的繁榮發展與涉及領域的進一步擴充,到20世紀60年代以后景觀規劃更是從生態學領域與區域規劃領域兩方面進一步的拓展,其在空間尺度和工作方法上都有了跨越式的發展。縱觀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在這一百多年來的發展演變,景觀學人的不斷開拓與探索使得其有著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它基于對人居環境的整體營建,是從宏觀到微觀尺度上空間環境的通體考慮,包含了從社會理想到生態原則等諸多領域的實踐,體現出綜合性以及專業化的發展方向。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景觀規劃設計的工作領域涉及到從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城市設計等不同的空間尺度層面。 在這些不同空間尺度的領域中,景觀規劃設計師有著不同的工作范圍,擔任著不同的職責: 1. 區域規劃·景觀生態規劃的制定者 區域性的景觀規劃設計通常以自然因素作為規劃邊界的依據,例如河流流域、平原地區等,其范圍往往達到幾千平方公里或者幾百平方公里,甚至在整體國土范圍內進行宏觀的景觀生態規劃。 說到景觀規劃設計在解決區域和城市生態問題中的重要地位,不能不提到“賓夕法尼亞學派”的中堅人物麥克哈格教授(IanMcHarg),他于1969 年出版的著作《設計結合自然》和其規劃實踐活動不僅拓展了景觀規劃設計領域,同時也奠定了景觀規劃設計師在區域性景觀生態規劃中的重要地位。麥克哈格所建立的以區域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適宜性的等級分析為核心的生態學框架,一直是景觀規劃設計者在處理大尺度景觀規劃時所遵循的基本原則;其使用的地圖疊置法、因子加權評分法、生態因子組合法等規劃設計方法也成為景觀規劃設計者在進行區域性景觀規劃設計時的得力工具。在美國,盡管從事區域規劃的人員往往有著不同的專業背景,但是自然生態和區域景觀規劃的共同思想使得景觀規劃設計師在這種宏觀尺度上的景觀規劃設計中起到主導的作用;不僅如此,景觀規劃師還為政府制定宏觀領域中的環境保護法規與政策方面起著積極的作用。 2. 城市規劃·綜合規劃決策的參與者 城市規劃是一種基于宏觀框架的經濟、社會發展計劃,通過有效的空間組織來調控城市或區域的未來發展,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城市規劃與景觀規劃設計在很多的領域交疊重合,例如對物質空間環境的考慮,對社會發展目標的關切等,在現代城市規劃發展的早期,兩者并沒有涇渭分明的區別。從美國的發展歷程來看,景觀規劃設計師在美國城市規劃的發展上,占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 1857年紐約中央公園的規劃建設標志著現代景觀規劃設計的發軔,同時它也是城市規劃的重要部分;在美國城市規劃發展的歷程中,我們可以屢屢看到景觀規劃設計師的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 1901年小歐姆斯特德被指派領導參議院公園委員會,負責修改華盛頓特區的計劃。這份華盛頓特區麥克米倫規劃(McmillanPlan)體現了景觀規劃設計師作為負責人,在城市規劃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 在1909年的芝加哥城市規劃中,伯罕(Daniel H. Burnham)是著名的城市規劃者,但是負責組織城市規劃專業的多是景觀規劃師。在1909年召開的城市規劃會議上,小歐姆斯特德和諾倫(JohnNolen)等景觀規劃設計師有重要的論文發表。 ● 到20世紀頭10年的末期,城市規劃者開始注意到城市經濟、社會等因素對于城市發展的影響,景觀規劃設計師再次成為帶頭試驗“科學”方法的人。1910 年小歐姆斯特德在新哈芬市政改革委員會的報告中,嘗試運用統計分析的方法;曼寧(Warren H.Manning)在同期為馬薩諸塞州比勒里卡(Billerica)作的規劃中,考慮到諸如森林覆蓋、土壤等景觀資源問題。 ● 1915年,14個景觀規劃設計師創立美國城市規劃學會,后改名為美國規劃協會(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此外,從哈佛大學景觀規劃專業和城市規劃發展的歷程來看,也可以看到兩者之間的密切聯系:在景觀規劃設計課程開設的9年后,即1909年哈佛大學城市規劃課程出現,到1923年城市規劃專業正式從景觀規劃設計中分離出去并形成一門獨立的學科。 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后工業社會中極為復雜的城市問題使得各種城市規劃的理論和方法應運而生,城市規劃的外延和內涵都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從以往注重物質環境的規劃到強調以人為本的社會目標、強調生態觀念、強調文化多元等等,這些思想很難以一種統一的理論來概括,同時也很難有一種達成一致的方法來整體認識和改造城市。然而,無論這些多元的規劃理論從什么角度出發,其關注的焦點都是人與環境的平衡問題,是城市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問題;這也正是景觀規劃設計的中心議題所在。生態觀念的興起更是拓展了景觀規劃設計領域,也為城市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景觀生態學的理論和方法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開拓了新的思路,因其在城市中的重要運用價值成為總體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和景觀管理的必要手段。 從另一方面來說,作為偏重科學性和技術性的城市規劃領域,近年來對于城市規劃需要藝術性和美學觀念的呼聲日益高漲。城市之美源于建筑環境的和諧,同時也源于自然環境的優美。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霍華德的花園城市,理想的城市從來都有著如畫般優美的環境,理想的城市規劃毫無疑問都是建筑環境和自然景色的良好結合,景觀規劃設計在其間的重要作用不言自明。 綜上所述,在越來越強調多方參與的城市規劃中,景觀規劃設計師無疑能夠以自身的專業背景作為合作伙伴(Partner)參與到綜合的城市規劃過程中去,為城市的總體發展策略、總體空間布局的制定提供技術和美學上的有力支持。 3. 城市設計·場地環境營建的領導者 現代城市設計運動的開始以1893年芝加哥城市美化運動為標志,此時也正是景觀規劃設計師大展宏圖的時期。在現代城市設計一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對城市戶外空間的研究和整體塑造一直是其重點和核心所在,這些城市空間要素在歐姆斯特德景觀實踐的范疇中幾乎都予以涉及。依據英國景觀學會的定義,景觀規劃師的職責是規劃、設計和創造所有形態的外部空間,1) 哈佛大學教授諾頓(Norman T. Nowton)更是以“任何關于人類使用戶外空間和土地的問題”來表述景觀規劃設計的領域。 筆者所提出整體性景觀規劃設計框架在城市設計層面上是一種以景觀規劃設計師為主導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即是一種強調總體的景觀規劃設計先行,在景觀規劃設計師確立總體布局,確定道路組織、場地豎向標高的條件下,建筑師和其他專業技術人員進行配合的設計模式。這與國內傳統的由建筑師先行布局,景觀師而后填空的設計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這種設計理念和設計方式的提出是鑒于景觀規劃設計的工作領域。如前所述,景觀規劃設計的工作領域涉足宏觀的區域景觀生態規劃和城市規劃,對于大尺度規劃的制定和決策參與使得景觀規劃設計師在進行場地設計時有著更為廣闊的視野。 其次,這種設計理念和設計方式的提出是鑒于景觀規劃設計的專業背景。景觀規劃設計是一個涉及范圍廣泛的領域,不僅從它發展歷程中所涉及到的范圍,而且我們可以從美國一些著名大學景觀規劃設計專業的課程設計以及美國景觀建筑師考試注冊委員會對景觀規劃設計實踐的定義可以看出。2) 同時,景觀規劃設計本身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很多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員—如建筑師、城市規劃師、項目策劃者等—進入景觀規劃設計行業也使得該領域得到極大豐富和充實。3) 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景觀規劃設計代表著多種學科的交融和多種視角的交織,城市設計中所展現出來的是從空間布局、形體組織到植物小品配置諸多方面的系統化和綜合性考慮。 事實上,優秀的城市設計應當是建筑、開敞空間、植物環境的風格協調一致,作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而存在。這要求設計者在城市設計的最初就有一個整體的構思并且能在設計過程中貫徹始終。從目前國內的城市設計發展來看,幾乎都是由規劃師和建筑師先完成規劃范圍內的總體布局和建筑單體的設計,然后由園林師完善環境小品、植物配置的工作。這種分段式的工作模式由于缺乏設計者對整體環境自始而終的考慮,往往容易造成建筑環境與園林環境的脫節。從專業領域來說,規劃師和建筑師考慮景觀環境的出發點往往更多地側重于建筑和空間構筑實體而忽視環境、植被的研究設計,由于多缺乏相關的景觀園林教育背景,即使在對景觀環境進行處理時難免有力所不及之處。而園林師的教育長久以來一直源于傳統的園林專業,教學的重點在于植物配置和私宅園林的設計手法,缺乏真正意義上的現代景觀規劃設計專業教育,使得園林師難以從更大尺度上對場地進行整體考慮。因而在“規劃師、建筑師做規劃與建筑,園林師設計環境”這種模式下所進行的城市設計和場地設計中,不盡如人意的狀況較為普遍,例如設計精致的建筑與缺乏考慮的環境共處,或是環境設計自成體系,與建筑缺乏聯系,這些都反映出一種整體性思維和整體性設計流程的缺失。 因而,筆者所倡導的大景觀規劃設計理念在城市設計層面上正是強調其設計過程的整體性,由景觀規劃設計師擔任設計領導者的角色,負責整個項目從始至終的全過程。這樣的整體性設計模式消融了以往規劃師、建筑師、園林師清晰分割的工作界限,能夠有效的促成“規劃—建筑—園林”一體化考慮,有利于促進城市空間的整體營建和良好生活氛圍的形成。在這個過程中,景觀規劃設計師不僅僅是專業的工程技術人員,解決建造中的工程問題和創造優美的城市環境;同時也是協調者,在總體把握設計進程的情況下協調政府與開發商之間、各個專業之間的配合。以下就讓我們來看看整體性景觀規劃設計的工作流程是怎樣的。 三、 大景觀規劃設計·工作流程的整體連貫 由于在城市設計過程中所擔任的主導作用,從項目的策劃、設計方案的形成、施工過程的協調到最后的管理配合,景觀規劃設計師的工作貫穿其中。大景觀規劃設計通常可歸納為以下步驟: (1)項目策劃階段(preliminary program definition) 在接到開發商委托設計任務之后,由景觀規劃設計師領頭負責組織工作團體,團體的構成通常有建筑師、相關的工程師、土地規劃者、經濟學家以及法律等方面的專業咨詢人員。工作團體針對項目的發展目標和基本要素進行分析,協助業主擬定項目內容以及各子項的配備,制定工作計劃和大綱為下一步工作進行做準備(圖1)。 (2)用地分析與市場分析階段(analysis/site reconnaissance) 由景觀規劃設計師所率領的團隊首先需要對用地現場的基本條件(包括建筑環境、基礎設施、地區文化特征等)進行調研和分析,在此基礎上與業主一起確定該地段可能進行的建設;與空間環境分析同樣重要的是市場可能的發展前景,這是決定項目建設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工作團體將根據以往的經驗以及現狀分析得出發展的主要可行途徑,并提出最具發展潛力的戰略構思(圖2)。 (3) 概念性規劃草案階段(conceptual design) 在項目性質和大體發展模式確立以后,景觀規劃設計師對地段進行初步的規劃設計,這部分工作包括大致的功能分區、道路選址、建筑物的朝向與布局模式、以及因為經濟因素而帶來的空間布局的影響等等,在綜合考慮以上因素的條件下形成若干可供選擇的方案,以便從中選擇出或者吸取不同方案的優點從而綜合出最優方案(圖3)。 (4) 概念性規劃方案階段(preliminary master plan) 在經過業主以及政府管理機構的初步同意后對草案進一步發展,在功能分區、道路選線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道路的形式,調整功能分區的合適大小以滿足布局需求,繼續細分功能區并且確定功能區的主要出入口,初步確定地段中的容積率與密度,以及建筑風格,并結合規范的運用形成初步的總體設計(圖4)。 (5) 詳細規劃階段(master plan) 此階段的工作是對概念性規劃方案的深化,落實具體的道路組織、建筑布局、建筑形態、綠化配置等,形成完整的方案和說明,以備管理機構審查(圖5)。 (6) 報批融資階段(agency approval and funding) 將總體規劃方案提交管理機構審查,同時協助開發商通過政府機構或者私人機構獲得項目發展的資金支持,以確保設計項目的實施。在此階段景觀規劃設計師需要準備各種相關資料(例如表現圖、多媒體展示等),負責協助甲方爭取報批及融資的順利進行(圖6)。 (7) 場地設計方案階段(schematic site design) 在總體規劃方案獲得批準之后,開始場地的具體設計,這包括落實具體的項目,對建筑形體和規模的敲定,同時為潛在的需求留有發展用地。在這個階段,各個相關專業(水、電等)開始介入設計過程(圖7)。 (8) 場地設計初設階段(design development) 在經過與客戶的會晤后,設計繼續深化發展,這個階段是景觀規劃設計師、建筑師、各個專業技術人員相互協調,進行專業設計的過程。在這個工作階段中,建筑的平立剖圖、環境景觀小品和植物配置、相關專業的水、電設計與其余相關項目的設計內容都最終被敲定,在與客戶交流溝通后最終落實精確的指標和數據(圖8)。 (9) 場地設計施工圖階段(construction documents) 各專業進行全面的施工圖設計,形成可以進行施工的最終圖紙和說明書(圖9)。 (10) 施工配合階段(co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在這個階段,景觀規劃設計師的職責是同施工單位進行會晤交流,對設計方案進行最后的審查,同時協助監理施工的進行,確保設計方案的最終實施(圖10)。 從上述規劃設計的框架和流程來看,景觀規劃設計師是整個項目設計的領導者,在其所確立的設計框架和總體布局中,建筑師、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相關的咨詢人員進行協調、配合,形成設計團體以確保項目的最優。目前國內大部分的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師所從事的工作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一個項目要想取得成功,從策劃到施工配合的全過程缺一不可,景觀設計師應當自覺地參與到整個過程中以保證項目的實施。這也正是大景觀設計所倡導的規劃設計方法,即是問題分析的整體性和過程參與的整體性。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