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北京該如何建成“公交城市”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主任劉小明日前表示,北京提出了建設“公交城市”的目標,包括公共交通吸引力明顯增強,中心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45%等。(據10月18日新華社報道)筆者關注的是,北京該如何建成“公交城市”? 城市發展需要科學的理念,更需要務實的精神與方式,我們看到,北京城市規劃中的五條地鐵線也通過媒體公布出來了,較之此前的地鐵線路直到建設之時市民才得以獲知,這是一次進步,但我們還要追問一句,這些地鐵線路的確定是在怎樣的調研數據基礎上設計出來的呢?它是考慮有關地區的商業利益,還是充分考慮了市民出行的流量呢? 北京交通的現實情況可以用“一個核心、三大交通圈”來形容,“一個核心”就是天安門、前門、北海公園這一區域,它既是古建筑集中區,又是政府機關集中區,還是全世界進京游客必游之地,加之還有不定期的大型社會活動舉辦,使這里交通經常出現擁堵,也會妨礙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我們怎樣的設計才能使這一地區生活安適而交通有序? “三大交通圈”是指二環里面的老城交通圈,四環到二環的新城交通圈,四環外的邊緣交通圈,二環內的交通圈受制于老城保護,應該有特殊的交通政策,譬如鼓勵居民使用小型車或電動車,非當地居民加收停車費、增加立體停車位等等,而二環到四環之間則交通相對便利,只需要加強管理,使交通工具有序行駛,基本可以實現暢通無阻,四環外的交通與二環內一樣,則是新難題,無論是望京還是上地,還有天通苑地區,都是先搞房地產建設,后才發現交通問題,這些地區仍然是出行難的地區。 地鐵、城鐵與公交銜接問題、城鐵與地鐵銜接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公交效率。比如,東直門與西直門無論是與公交對接還是地鐵對接,都因設計不當給行人造成相當大的困擾,希望將來的各種交通工具對接上不出現類似的問題。四環外的交通公交多是城區放射狀外延,而環外社區之間橫向線路卻極不發達,這也極大影響著四環外的交通效率,并會反作用于城區交通,增加環線交通壓力。 從交通戰略發展層面上考量,發展公共交通應是最優選項。倫敦的發展史上也曾出現過比較大的交通危機,19世紀中葉,由于人口增長和倫敦市區的不斷擴張,城市交通一度處于擁堵、停滯狀態。倫敦的應對方法是果斷將客運鐵路引入市內,這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交通緊張狀況;第二次危機時間是在19世紀末,由于經濟的發展和倫敦市區的不斷外延,再次導致了市中心交通擁擠,倫敦的應對措施是大量修建地鐵。至20世紀初,倫敦已經具備了較為完善的內城地鐵系統。 改革開放三十年歷程,是城市粗放發展與建設的時代,提出科學與人文、綠色的發展理念之時,北京已然進入細節文明發展的時代。因此,北京建設“公交城市”,需要順從民意,無論是規劃還是調研,都得用科學數據說話,并通過公開征詢意見的方式,使多數居民充分表達意見建議,最終要通過電視辯論與網絡論壇等方式,使各種問題與意見直接上達決策層。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