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貝尼奇:建筑的形式服從性能
斯蒂芬·扎克斯(Stephen Zacks) 德國建筑師史蒂芬·貝尼奇推動建筑進入新的節能方向。嘗試為德國確定新的環境標準。 德國建筑師史蒂芬·貝尼奇(Stefan Behnisch)。 將當代設計和高水平的環保性能結合 德國建筑師史蒂芬·貝尼奇(Stefan Behnisch)穿一件高開領的華麗襯衣,他在他的位于斯圖加特的辦公室散步時,他的臉上有一種嘲諷的笑容。他的建筑事務所大約有1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建筑師。他的公司——“貝尼奇建筑事務所”(Behnisch Architekten)按照德國的標準來說,是相當大的。德國有85個百分點的建筑事務所僅有1-3名雇員。 史蒂芬·貝尼奇是德國戰后現代主義建筑師甘特·貝尼奇(Günter Behnisch)的兒子。甘特·貝尼奇設計了“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體育場”和位于波恩的“1992年德國議會大廳”。51歲的史蒂芬·貝尼奇于1989年在斯圖加特開設了他自己的事務所,并且在為大學和公司客戶的工作中,將當代設計和高水平的環保性能結合在一起,為自己創造了突出的聲譽。 德國施特拉爾松的“海洋博物館”(Ozeaneum)外景。 史蒂芬·貝尼奇因為在馬薩諸塞州劍橋為生物技術企業Genzyme公司設計總部,而在美國名聲鵲起。這幢建筑在2004年投入使用,它是美國最大的“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白金獎”(LEED Platinum)建筑。這幢建筑利用附近發電廠的廢棄能源加熱和冷卻,并且在白天限制室內的照明需求。 他設計的建筑物就像賽車,加快速度試驗能源效率的極限。越來越多的項目——例如最近完工的位于德國施特拉爾松的“海洋博物館”(Ozeaneum)和在漢堡為聯合利華公司設計的總部(明年完工),史蒂芬·貝尼奇運用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和環境工程學設計形式,正在引起他的建筑形成彎曲的形態。他說:“我一直對環境設計感興趣。在過去,這些奇特的形式并不是錯誤的。但不能使它吸引大的公司。我從未認為設計與可持續性之間是不一致的。我一直認為,可持續性將推動建筑形式的變化。” 施特拉爾松的“海洋博物館”正面。 史蒂芬·貝尼奇的早期作品——例如位于斯圖加特的Landesgirokasse Bank銀行管理大樓和位于荷蘭瓦赫寧根的歐盟項目“造林與自然研究所”(Institute for Forestry and Nature Research),在一個標準的預算內,使用預制構件和低技術、節能技術。這種“綠色戰略”與他的在計劃和功能上強調以人為中心的觀念是分不開的。 功能主義邏輯和環境專門化,導致他與工程師結合,進入設計過程的最早階段,通常使他們合作設計,參與建筑競爭。史蒂芬·貝尼奇的從2005年以來的合作伙伴馬丁·哈斯(Martin Haas)說:“從一開始,我們就試圖在不同的論題上與專家合作。在全部設計過程中,我們有能源顧問,我們在一起尋求最好的規劃、布局和照明方案。” “海洋博物館”的多級自動扶梯和與實物一樣大的鯨的骨架。 除了合作伙伴哈斯、大衛·庫克(David Cook)和克里斯托弗·詹特森(Christof Jantzen),他的最接近的合作者是布羅哈波爾德公司(Buro Happold)的托尼·麥克洛寧(Tony McLaughlin)和“超日工程公司”(Transsolar Climate Engineering.)的托馬斯·奧爾(Thomas Auer,)。他們為位于馬薩諸塞州阿斯頓(Allston)的哈佛大學分校設計和建設一個新的科研中心,安排在2012年投入使用。 根據建筑的內容創造新的形式 “海洋博物館”的水族館。 史蒂芬·貝尼奇說:“就我來說,建筑是由內容驅動的。我們總是設法為一項工程找到最好的可能的解決方案。在一個實驗室大樓,我不需要它是非常正規的。因為實用的要素增加了它的自己的經典的現代美。并且你能很有創造性地工作。因為你與有遠見的科學家在一起工作。” 最近在美國的一個建筑巡回展:“生態·設計·協同”展示了史蒂芬·貝尼奇在與“超日工程公司”的合作中,使建筑物性能最優化的整體分析。 墻板系列研究分析了人體的物理特性,與建筑物和材料的相互影響。電視設備介紹了史蒂芬·貝尼奇在與“超日工程公司”的詳細的環境研究——例如,一個生動的模型,顯示了風和陽光在哈佛大學阿斯頓校區的一幢建筑物內產生的影響。 “海洋博物館”的鯨的模型。 在法蘭克福2000年的一個展覽中,在一個美術館的內部各層,“超日工程公司”懸浮了不同濕度和溫度的空氣的“云層”,試驗在建筑物的內部控制氣候。“超日工程公司”的托馬斯·奧爾說:“我們認為我們應當設計讓人感覺良好的建筑。我們建造大樓是為了人。許多人經常忘記了這一點。這是關系到建筑物的質量的問題。為了這樣做,我們必須了解人體的情況。” 遠看“海洋博物館”。 在筆者訪問斯圖加特之后幾天,史蒂芬·貝尼奇的建筑事務所的一個年輕的建筑師埃爾克·賴克在柏林與筆者結識,然后驅車去施特拉爾松,參現“海洋博物館”——這個建筑事務所在進行的最新的工程。施特拉爾松由于有中世紀的古城和與海洋聯系的文化,在2002年被命名為“世界遺產“。 施特拉爾松希望從附近的呂根島吸引游客參觀它的古跡、著名的魚類加工廠和引人入勝的“海洋博物館”。 “海洋博物館”平面圖。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