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2010上海世博園區江南公園景觀設計研究
4. 從"制造"走向"創造" 這片土地經歷一百多年的滄桑巨變,這里曾今是中國的"第一工廠"。從封建社會到世界強國,這片土地承載著太多的希望和夢想。昨天在世界強國的壓迫下創辦江南機器制造局,用"制造"支撐起中國圖強的脊梁,今天在世界的矚目下用"2010"世博的創造來演繹我們富足的翅膀。我們用身體貼近這片土地,感受它華麗的轉身,用世博的舞臺來演繹一百多年前創辦這片場地之初國人的 "自強"和"求富"夢。設計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演奏著這片土地神奇的變遷。設計方案提出了從"制造到創造"的設計概念,用此概念為線索敘事性的展開了這個曲折的故事。 ![]() 圖5 江南廣場效果圖2 5.1 制造:江南造船廠(江南制造局)是近現代中國制造業的先行 創造:2010世博會是當代中國創造國家新儀態的盛會。 概念節選了基地中兩個極具代表性的歷史活動片斷,用以概括基地的本質屬性和特征。江南造船廠與上海世博會都是中國發展過程中重要的時間節點,分別反映了各自發展階段的歷史背景,代表了各自歷史階段的發展狀況。 江南造船廠,前身為"江南制造局",為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中國第一廠",制造了同時也是傳播西方近代科技的重要平臺。 2010世博會期間,世博公園、白蓮涇公園、后灘公園展示對城市人居環境的關注;各場館區展示社會活動發展的成果;而浦西濱江綠地規劃不僅僅是景觀設計,更是借世博會東道主之機,創造一個環境與社會活動相結合的舞臺布景,是展示中國以及全世界的創造性活動的片區,表述持續發展態勢的平臺。 5.2 可持續發展的表征,關注基地變遷的動態過程 制造到創造,是一個發展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對于我們所面臨的這樣一個綠地規劃用地,則轉化為基地變遷的動態發展過程。我們僅僅是在思考這一過程中的一個片斷場景;然而我們必須把它放置在大的社會背景下來考量--浦西濱江綠地規劃必然遵循可持續發展的觀點,不僅僅是歷史文化風貌的延續,也是對場地的資源運用和材料選擇等方面的可持續性思考,也應關注會后的持續利用問題,這與可持續發展這個全球發展的共同話題不謀而合。 可持續發展已被大家所熟知,在此我們不作過多的繁述;我們關注更多的是在這一前提下,如何對基地進行現階段的闡述,也就是如何對待處理世博會期間的基地利用對策;如何才能繼續延續發展基地的自有歷史發展脈絡;如何為世博會后的再次規劃利用提供技術保障和可行性支持。 6. 可持續發展語境下的"中國創造" 制造到創造,提出了物化、文化、技術三個方面的要求。這三個方面可以保障基地遵循持續發展的規律,保障風貌延續,保障歷史文化延續,保障會后的規劃再實施。 6.1 持續發展之物化創造 1) 場地持續利用 整個基地屬于江南造船廠廠區,也是原江南制造局用地。在上海的發展過程中,基地也隨著歷史的變遷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呈現出持續發展的面貌。從荒蕪人煙的河灘到小碼頭,再到近代工業的代表,以及今日的世博會,經歷了若干次的轉型利用。現在,也是世博會區域內唯一的會后仍將歸還用于歷史建筑保護的大型區域;現存有5個船臺船塢,呈垂直于黃浦江方向,因此,整個場地被劃分為若干長方形區域,場地特征鮮明。應保護場地的現狀特征,并在原來的基礎上加以改建利用,而不作過多的顛覆性改造,力求延續原有場地的特征與風貌。 ![]() 圖6 現狀構筑物利用意向 2)構筑設施持續利用 在現狀場地中,現存有大量構筑設施,如船塢船臺、塔吊、軌道、船栓、碼頭、防汛墻、工作平臺等。這些構筑設施代表了江南造船廠的基地活動特征,代表了典型的近代港口工業的特質。設計中把船塢船臺作為重點,一方面修繕保護,恢復原有風貌,追溯歷史,尤其是2#船塢,使其能夠盡可能的被保護下來;另一方面進行改造利用,進行功能轉換,滿足世博會期間的功能需求。這樣,既有利于基地工業文化的延續,有利于基地特征的保存,也有利于會后進行報會規劃的實施。 3)自然資源持續利用 在基地內綠化極少,場地內鋪設有大面積的混凝土地坪,并有大量鋼平臺、鋼制設備,總體上以硬質為主,若徹底改變為一般意義上的城市綠色公園,將面臨極大的工程量和工程難度。因此,我們以保留為主,臨時改造為輔,因地制宜地把基地享有黃浦江豐富的水資源和水景以及現狀的自然資源整合起來,塑造一個特色的適宜的濱水景觀區。我們在設計中充分發揮水資源的優勢,把船塢船臺的特色極力發揮,同時也利用風、太陽、霧、植物以及各種材料,對整個基地的形態進行重新的解釋,在保護原有歷史風貌的前提下,創造新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為世博期間提供優質的公共活動空間。
編輯:royal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