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北京文化論壇閉幕:傳承歷史文脈激揚創新活力
來自國內外政府部門和文化單位的負責人、專家學者、知名作家、演藝人士以及基層文化工作者,緊緊圍繞“推動文化創新 賦能美好生活”這一年度主題,碰撞思想,分享經驗,共商未來【詳細】
2022-07-27
安徽全面建成環巢湖十大濕地
2020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考察時強調,巢湖是安徽人民的寶貝,是合肥最美麗動人的地方,一定要把巢湖治理好,把生態濕地保護好,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詳細】
2022-07-27
《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10月1日施行
“北京脊梁”領到全方位“法治保護卡”。今年5月下旬,《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將于10月1日施行。昨天下午,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法規實施新聞發布會【詳細】
2022-07-26
華中地區最大花卉市場落戶武漢
華中斗南花卉城選址正在建設中的漢口北鮮花小鎮,主打“花文化、微度假”概念,規劃“一條軸線,四大主題體驗區”,將打造一個集花卉旅游觀光、田園度假、休閑娛樂、鄉村體驗、文創產業于一體的新型綜合體【詳細】
2022-07-26
北京:兩濱水公園試點拆除圍欄融入城市
近年來,京城新建了不少郊野公園,其中大多數采用開放式無圍墻設計,如溫榆河公園、城市綠心森林公園等。但中心城區不少老牌公園仍是圍欄緊閉,如畫美景看得見卻進不去【詳細】
2022-07-26
史話:上海的“私園”如何變成“公園”
從1880年代起,上海先后有徐園、張園、愚園、西園等一批私人花園免費或略取游資,對社會大眾開放。要知傳統中國園林歷史悠久,但不是“皇園”就是“私園”,并無“公園”;而開埠后的上海【詳細】
2022-07-26
成都首個“無蚊公園”即將亮相
成都首個“無蚊公園”即將在錦江邊亮相——就是煥新歸來的活水公園!至今已25歲“高齡”的她,經過修復整治后將會在近期以嶄新的面孔與市民見面。那么活水公園是如何做到基本無蚊的呢【詳細】
2022-07-25
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正式創建國家公園
青海湖蓄水量增加,流域水質保持穩定,草原綜合植被蓋度提升,生物多樣性資源恢復加快,環境質量顯著提高,為青海湖國家公園創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詳細】
2022-07-25
河北滄州: 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取得更大成效
滄州市委書記康彥民就大運河文化帶和園博園項目建設督導檢查,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貫徹省委書記倪岳峰來滄調研要求【詳細】
2022-07-22
國家林草局:森林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
為健全完善以《森林法》為核心的森林資源管理法律制度體系,7月20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就《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詳細】
2022-07-22
鑒真銅像在東京上野公園落成揭幕
上野公園是日本的第一座公園,不僅景色秀美,而且歷史文化深厚,有“文化森林”之譽。園內有珍藏了84件日本國寶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存藏有羅丹、莫奈、畢加索、魯本斯等大家名作的日本國立西洋美術館【詳細】
2022-07-21
福州:公園啟動“智慧升級”
福州是“千園之城”,擁有大大小小公園近1500個。近日,福州市管和部分區縣公園集體“智慧升級”,通過投入一批數字化應用設備,給市民帶來更好的休閑體驗,其他公園正在陸續跟進【詳細】
2022-07-21
《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出臺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聯合發布《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從建設綠色低碳城市、打造綠色低碳縣城和鄉村、強化保障措施、加強組織實施等4個方面提出了19項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工作的具體措施【詳細】
2022-07-21
各地積極推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為了更好展示中華文明、彰顯文化自信,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重大決策部署,啟動建設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文化和旅游發展由此迎來新的重大歷史機遇【詳細】
2022-07-20
北京副中心依托環球主題公園建產業融合發展街區
充分發揮環球主題公園外溢效應,北部產業帶的建設將成為文化旅游區“首店經濟”的重要發力點。文旅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在文化旅游區北部產業帶【詳細】
2022-07-20
寧波植物園打造2.27公頃“水下森林”
苦草、金魚藻、眼子菜等在水底隨波蕩漾,游魚穿梭其間,水下美景清晰呈現……經過3個月精心建造維護,寧波植物園在10公頃的“水上森林”區域內,成功打造了2.27公頃“水下森林”景觀【詳細】
2022-07-20
北京設計周永久會址將迎大展
位于通州區張家灣的北京國際設計周永久會址剛剛竣工。7月底,這里將以一場元宇宙數字藝術展開啟試運營,9月還將迎來建成后的首次北京國際設計周全系列主體活動落地【詳細】
2022-07-19
天津:在“雙城”之間開啟綠色發展新篇章
綠色生態屏障位于天津的“津城”與“濱城”之間,總面積736平方公里。在這條寸土寸金的黃金發展廊道上,拿出相當于中心城區面積兩倍的土地搞生態建設【詳細】
2022-07-19
大理沙溪古鎮復興工程:反思傳統生活方式價值
從2002年云南大理沙溪古鎮被列入世界瀕危建筑保護名錄以來,沙溪復興工程已進行了20年。這項工程是從地方文化保護和傳承入手的一次鄉村振興實踐,可以視為鄉村可持續發展的一種探索【詳細】
2022-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