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城市 ![]() |
|
昆明:生態園林城市建設提速
日期:2008-02-28 來源:云南日報網 作者:孫偉,李競立 我要評論()
讓春城的天空更藍,大地更綠。 【雷桐蘇 攝】 盤龍江景致怡人 生態建設給市民帶來實惠 “確保在3到5年內,形成公路綠化帶連接城鎮、縣區,農田和河堤防護林帶連接鄉村,面山綠化環抱城市,城區綠化點線面連貫,使昆明基本實現城鄉綠化一體化,塑造‘生態文明昆明、和諧美好春城’新形象。”昨日上午,昆明市召開全市城鄉園林綠化暨生態建設工作動員大會,要求全市上下立即行動起來,加強城鄉園林綠化、市域生態建設,努力把昆明建設成為集湖光山色、滇池景觀、春城新姿,融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于一體的森林式、環保型、園林化、可持續發展的高原湖濱特色生態城市。 “四大工程”構建綠色家園 統計顯示,目前,全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僅8.45平方米,建成區綠地率33.8% ,綠化覆蓋率38.2%,低于周邊一些城市。圍繞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打造生態昆明的目標,市里提出,實施“四大工程”,改善生態環境,構建綠色家園,實現“林在城中、城在林中、村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城市新境界。 ——實施綠化精品工程,全力推進城市規劃區綠地系統建設。昆明市決定,拿出主城區中心地段搞綠化,大幅度增加綠地空間,建設綠地空間和綠地廣場,確保市民步行5分鐘500米就能達到綠地廣場。深入開展“園林單位”、“園林小區”創建評比工作,努力實現主城建成區綠地率35%以上,綠化覆蓋率40%以上,人均公共綠地10平方米以上,新增城市綠地面積2000公頃以上。同時,重點抓好面山綠化、15條城市出入口道路綠化,完善現有公園綠化、加快新公園建設工作。 ——實施綠化景觀工程,形成“有路必有樹,有樹必成蔭”的公路綠化格局。建設新昆洛路林陰景觀大道和新機場專用綠化帶,打造昆曲、昆石、昆玉、昆安、嵩待等主要出昆高速公路綠色景觀大道,完成2914公里公路路網綠化美化工程;對現有大面積硬地停車場進行生態化改造;加大滇池河道綠化綜合整治,建設濱水游憩林陰帶和環滇池生態林,形成沿河沿湖親水濕地帶和沿江綠化帶;開展城鄉河道、河渠兩岸綠化;抓好對滇池、九鄉、石林、轎子雪山等風景名勝區的森林植被立法保護,增加植被,提升景觀水平。 ——實施綠化生態工程。重點加強滇池流域、松華壩徑流區、云龍水庫徑流區、清水海徑流區的森林植被保護,全面啟動水源保護生態村、環境優美鄉鎮建設工作,堅決關停城市面山的采礦、采石、取土點(場),恢復面山植被。力爭用3年時間使城市(城鎮)面山綠化率達85%以上,交通沿線面山綠化率達80%以上。 ——實施碧水藍天工程。全面開展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實行“河長負責制”,分段管理、分段考核、分段問責,對水環境進行綜合整治。全面啟動滇池流域生態村建設、城鄉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處理系統工程建設和“鄉村清潔工程”,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行清潔生產,推廣礦產資源、固體廢物、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 發展生態效益型特色產業 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市里把構建生態效益型為特色的農業產業體系作為生態建設的核心內容和主要方向,著力發展烤煙、畜牧、蔬菜、花卉、水果5大主導產業,形成大農業生態系統,努力把昆明建成全省的優質高效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綠色經濟示范基地、良種基地和農業科技研發、產品交易中心。 “企業不消滅污染,污染就要消滅企業”,按照新型工業化思路,市里大力發展低消耗、低污染、高利用率、高循環率的“兩低兩高”產業和產品。合理規劃工業生產布局,推動工業園區從主城區向國家、省、市三級園區集聚發展,積極發展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的新型工業。對新上項目嚴格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實行建設項目管理臺賬制度,杜絕新污染源產生。實施旅游二次創業,繼續開發利用好旅游資源,進一步加強交通、餐飲、住宿、游覽、購物等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打造生態旅游產品,不斷提升生態旅游產業化水平,構建以生態旅游為重點的第三產業體系。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有了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既要小康,又要健康”……這些瑯瑯上口的語句寓意深遠。城鄉園林綠化及生態建設,制度是保證,經濟是依托,文化是根本。為此,全市將積極營造園林綠化及生態建設的氛圍,倡導全社會樹立生態意識,關注和參與環境保護,著力解決苗木選育、栽培、管養技術,資源開發與利用,環境污染控制與生態整治,城鄉建設與居住環境等與生態建設密切相關領域的重大科技問題。通過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工廠、綠色學校、綠色酒店、綠色家庭等系列活動,建立合理的綠色消費結構和多樣的綠色消費方式。同時,鼓勵企業采用綠色技術,生產綠色產品滿足社會需要。 創新機制拓寬投入渠道 “加強城鄉園林綠化及生態建設,關鍵是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市里提出,要強化政策扶持導向,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與城鄉園林綠化及生態建設相適應的政策體系,形成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雙向互動促進機制。 昆明市在強化政策扶持導向的同時,拓寬投融資渠道,把城鄉園林綠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以財政投入為引導、單位投入為主體、社會捐資為補充,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城鄉綠化建設和保護基金,推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入滇池面山綠化建設,形成“綠化活起來,生活富起來”的良好機制。 探索有償出讓部分活動場地和冠名權的形式,鼓勵單位、學校、企業和個人認養、認建、認購園林樹木、綠地。大力倡導栽植紀念林、紀念樹,調動全社會種林、管林的積極性。同時,積極創新經營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利益驅動機制、多元化投資機制和綠化造林經營機制,對湖泊沼澤治理一處,有償轉讓一處;對開發林草產業的,堅持“誰綠化誰所有,誰投資誰受益,誰經營誰得利”,創造多種經營主體公平競爭的環境,大力推廣“五荒”拍賣治理、股份制合作造林、林地資源有償轉讓、引資合資治理開發等有效形式,加快促進民間資金向民營資本轉變,使每個社會成員在謀取自身利益的同時為發展集體利益盡責任,在追求自身致富目標的過程中為實現總體綠化目標作貢獻。 孫 偉 李競立 -- 云南日報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昆明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