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城市 ![]() |
|
全國園林城市概況
日期:2008-04-16 來源:濰坊市園林局 作者: 我要評論()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園林城市 世紀之交,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城市的發展問題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大課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環境日益惡化,生態遭到破 壞,“城市病”頻頻出現,危及到居民的健康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久居鬧市的人們渴望親近自然。城市不僅需要氣勢磅礴的高樓大廈、縱橫交錯的立交橋、五彩繽紛的霓虹燈,還需要碧水、藍天、綠樹、鮮花。因此,改革開放以來,許多城市自發地提出建設“花園城市”、“山水城市”、“園林城市”,提出大力發展城市園林綠化事業。 面對各城市創建園林城市的迫切要求,建設部因勢利導,于1992年決定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園林城市創建活動,各城市政府積極響應,由此激發了城市人民群眾的愛花護綠、發展綠色和保護環境、熱愛城市的熱情。許多城市政府把創建園林城市作為任期工作目標,將城市園林綠化同整個城市環境建設、城市地位的提高和促進經濟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列入“市長工程”、“民心工程”或“實事工程”,建設廠一大批骨干工程,形成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形成了一大批精品綠化廣場、公園、綠地,涌現出——批省、市級園林式庭院、小區、單位、城鎮,極大地促進了城市園林綠化事業的發展,造園藝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城巾容貌大為改觀,城市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使城市園林綠化事業進入快速、健康、全面發展的新階段,園林綠化事業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態勢。到1997年,全國城市綠化覆蓋率達25,53%。綠地率20.57%,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為5.53平方米。目前,已有北京、合肥、珠海、杭州、深圳、馬鞍山、威海、中山、大連、南京、廈門、南寧等12個城市成為國家“園林城市”。這些城市的平均綠化覆蓋率達到4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0.69平方米,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9.47個百分點和5.07平方米。 園林城市是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必然產物。而城市的文化定位、風格和特色足創建園林城市的生命源泉。因此各城市在創建過程中,根據自身的歷史、地域、民族、政治、經濟、文化等堵多方面因素,確立了各自的文化定位,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特色。目前已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的12個城市,風格迥異,特色各具。他們在創建中都特別注重突出自己的特色、風格和品位,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觀,挖掘文化內涵,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而且既承傳統又求新意,傳統風格與時代氣息并重;園林規劃、建設、管理三者并駕齊驅;巧用造園造景藝術手法,以綠為主。以美取勝。 北京是首批園林城市,北京在創建園林城市中,著力保護古都風貌,用綠化來體現古都的莊重和歷史文化風范。傳統風韻與時代氣息并重,古典與現代融合,實現了古都風貌與時代精神的巧妙結合。 合肥也是首批園林城市,這個稱號的取得,得益于科學合理、富有特色的規劃,正確的建設思想,改革的思路。在創建中,作了科學合理、富有特色的規劃;把公園景色搬上街頭,建成開敞式的環城公園;園林建設體現“精、巧、細、奇”;用改革的思路即租地綠化等解決了綠化土地問題。 珠海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和“環境優先”的建市原則, 把綠化美化工作納入城市的總體規劃,致力于改善和保護城市環境,加強城市綜合整治,同時強化園林綠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1998年獲得聯合國人居中心頒發的“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珠海從昔日的小漁村成為環境優美的花園式海濱城市。 杭州1994年成為我國第二批園林城市,在創建園林城市中,注重繼承傳統與開拓創新相結合,使杭州園林既不失傳統精華而又有不斷創新,同時挖掘歷史內涵,提高管養水平,讓老景點重煥新意新景點建設亦突出植物造景和文化內涵,突出精品意識。西湖景區秀包可餐,名勝古跡煥發青春,江南寫意山水園林特色得到極大展現。 深圳1994年被評為國家級園林城市,深圳在創建中注重突出了深圳的園林式、花園式特色;突出精品意識,突出五彩繽紛的美化效果;在鞏固中發展,在發展中提高;引入競爭機制,實現了園林綠化管養社會化。 馬鞍山是國家第三批園林城市,堪稱重工業城市園林化的典范。馬鞍山在園林城市創建中,形成了城市建設與經濟建設相統一,絕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的共識。因此,在創建中,堅持聚散結合,充分保護環境的原則。城市生產、公建、商業區較好地保持依山環湖的江南水鄉特色,城市自然風貌的保護與追求經濟利益的矛盾得以化解。 威海在創建園林城市中,規劃、建設、管理均從生態化著眼,使園林與城市空間相互滲透融合,實現了生態良性循環,為城市創造了清新、優美、文明的環境。在園林綠化建設中,著重突出園林綠化的游憩、美化和生態效益。 中山在園林城市創建中,堅持園林綠化規劃、建設、管理齊頭并進,規劃求高,建設求精,管理求嚴;規劃是龍頭,建設是關鍵,管理是保證園林綠化逐步走上了規范化、法制化管理的軌道。 大連1997年成為國家第四批園林城市,在園林城市創建中,走多渠道集資,全社會參與的路子。改造公園,恢復綠地;搬遷企業,新辟綠地;統一規劃,擴大綠地;改造城區,拓展綠地;整治小區,建設綠地。同時在設計手法上,突破傳統模式,鼓勵開拓創新。 廈門在創建園林城市中,立足于優美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及植物品種資源優勢,園林綠化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突出“精”字,顯示“景”字,走出了一條創建廈門海濱風景園林城市特色的路子。在創建中,依托自然和人文優勢,雕琢自然,融合歷史,突出海濱風景特色,顯示其濃郁的文化底蘊,廈門如璞玉經巧匠之手而成稀世之美玉。 南京作為第四批園林城市之一,在創建中把握時代脈搏,提高城市品位,滿足市民休閑和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充分利用南京園林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如中山陵、雨花臺等)眾多的優勢,把創建園林城市與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從而豐富了創建園林城市的內涵。 南寧在創建中充分發揮地方的優勢,利用郊區的自然環境特點,建設懷抱市區的綠色屏寓利用縱橫密布的江河溪湖等水體進行綠化和造景,建設各具特色的游覽區(點);利用豐富的植物資源造景。喬、灌、花、草相搭配,成為游人集中的主要游覽活動區:山、河、湖、溪與綠樹鮮花交相輝映,形成了城市綠化的特色。 12個園林城市的創建實踐說明,園林城市創建活動,不僅促進了城市生態環境保護,提高了城市整體素質,加強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實施了城市可持續發展,改善了投資環境和生活環境,促進了城市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江澤民總書記在十五大報告中強調指出:“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的關系。”要“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植樹種草,改善生態環境”。“21世紀的城市綠化,要向園林化、城鄉綠化一體化方向發展。”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在今年全國綠化委員會第十八次全體會議上指出了今后城市綠化發展的方向。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自建設部開展創建園林城市活動以來,在我國創造出了“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一座座文化內涵豐富和時代氣息濃郁的園林城市,園林城市猶如園林百花園中孕蕾綻放的鮮花,正逐步顯露出它的艷麗與芳香。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園林城市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