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國內名勝 ![]() |
|
鴨綠江風景名勝區
日期:2008-04-25 來源:網絡 作者: 我要評論()
鴨綠江風景名勝區,位于遼寧省丹東市鴨綠江下游渾江口至江海分界處的大東港之間。鴨綠江為中朝兩國界河,源出吉林省東南中朝邊境長白山主峰白頭山,西南流至丹東市東溝縣境鴨綠江口入海。全長795公里,景區段210公里,面積約400平方公里,分水豐湖、太平灣、虎山、大橋、東港等5個景區。區內碧綠的江水蜿蜒,江中翠島棋布,沿岸群山疊翠,鶴鳥翱翔,景色殊美。 丹東,景區的中心,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素有“東北小蘇杭”、“杜鵑城”之稱,隔江與朝鮮的新義州相望,鴨綠江大橋為中國人民志愿軍搞美援朝戰爭勝利回國的凱旋門,現為一景。丹東文物古跡比比皆是。市東北12公里處的九連城與河尖古城址隔河相望,明人詩云:“九連城畔草芊綿,鴨綠江頭生暮煙。”寫的就是這處形勢險要的城池,漢代西安平縣遺址,在市東北15公里河心的沙洲上,漢以后,高麗、遼、金時期亦曾沿有此城。風景名勝亦復不少。五龍背溫泉,四時噴涌。水無色透明,屬性泉,主泉溫度達69攝氏度,水中硫磺氣味較少,現已建了多處療養院。大孤山素有“河隨岸曲”、“峰逼瀾回”等著名景觀。丹東市西北的 “不是黃山勝似黃山”的鳳凰山與醫巫閭山、千山合稱遼寧三大名山。山間景觀,以巒石見勝,異石突兀,拔地而起,峰回路轉,清幽佳絕。都是著名的旅游勝地。 乘船從丹東市上溯到渾江口,可以飽覽中朝兩國的自然風光,又可一睹水豐湖的風韻,著名的中朝共用的水豐發電站,就在她的懷抱之中。在市屬寬甸滿族自治縣境,文物受到保護的就有抗聯英雄紀念塔、黎明抗聯遺址和雅河抗聯遺址等。明長城遺址自鴨綠江邊綿延而西,有遺物可考。“六奠”為明時所建,城堡迄今猶存。白石砬子綜合自然保護區,自然風光美麗,物種繁多,紅松原始林就有7333公頃。還有岫巖縣的龍潭灣、清涼山、岳山、鹿圈石門溝和鳳城縣的玉龍湖、東湯溫泉、蒲石河等,景觀各異,別有情趣。岫巖北溝新石器文化遺址,對研究遼南地區的歷史頗具重要價值。松樹羊老古廟,建筑造型奇特,四周風景秀麗。 中、朝兩國界河。江水清澈,水色深綠似鴨頭,故名。古稱馬訾水。源出中國吉林省東南,中、朝邊境長白山主峰白頭山南麓。西南流經吉林省、遼寧省,在遼寧省 丹東市 東溝附近入 黃海。全長790千米,流域面積6.19萬平方千米。在中國一側的流域面積3.17萬平方千米。中國境內支流主要有渾江、蒲石河、叆河,朝鮮境內有虛川江、長津江、禿魯江、忠滿江等。臨江以上為上游,河谷切割很深,兩岸懸崖峭壁與開闊灘地交替出現,河道曲折,河槽寬深,水流湍急;臨江至水豐段為中游,沿江兩岸山勢降低,越近云豐水庫江面越寬,水深增大;水豐以下為下游段,河流流經低山丘陵區,河谷展寬,至丹東市附近寬約5千米,河口段60千米。水流分東西兩支入海。流域受氣候影響,有明顯的春汛和夏汛 。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46毫米 ,6~9月降水占全年70%,多暴雨,以7~8月洪峰最大。春季積雪融化形成春汛,其徑流量占全年的6%~15%。5~6月常出現枯水期。流域內植被覆蓋率在60%以上。干流大部分穿行山區,河流坡度大 ,天然總落差2440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12.52萬千瓦 。流域內有1943年建成的水豐發電廠。1955年中朝兩國成立了鴨綠江水豐水力發電公司,共同經營水豐發電廠。60年代,兩國共同修建了云峰發電廠。后又修建太平灣發電廠(中國負責)和渭源發電廠(朝鮮負責)。在中國一側的支流上已建成桓仁、回龍山、太平哨等電站,它們多是以發電為主,結合防洪、灌溉、航運等綜合性水利工程。中上游灘多水急,且冰期長達4個月,航運受到很大限制。十三道溝以下可通航,最大港口為丹東。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