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規劃設計頻道 → 規劃設計動態 ![]() |
|
國家發改委:重建規劃要經得起歷史檢驗
日期:2008-06-18 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趙亞平 我要評論()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汶川地震災后重建規劃的制訂將堅持以人為本,統籌兼顧,使災后重建規劃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經得起歷史的檢驗。 他說,災后重建將首先從受災群眾最現實、最迫切的需要入手,優先解決受災群眾居住以及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加快恢復生產,解決就業和收入等問題,使受災群眾有房住、有安全飲用水、有學上、有病能醫、聽上廣播、看上電視。然后,用三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災后重建的主要任務,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目前,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正會同有關地方政府和部門進行調查研究,科學論證,對汶川大地震的受災范圍提出綜合評估意見,為最終確定災后重建規劃范圍提供依據。 這位負責人說,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對大自然的認識不斷深化,也初步掌握了地震活躍區域的分布和走向,可以認真汲取歷史教訓和廣泛借鑒國內外經驗,這些都是科學進行災后重建的基礎。制定災后重建規劃,要在對地震現場進行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系統評估,科學論證,合理確定規劃范圍,合理確定重建區域,合理確定建設內容。 在談到災后重建要按自然規律辦事時,這位負責人說,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社會進步,必須尊重自然規律。這次災后重建要避開主斷裂帶,避開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多發地區。還要努力修復生態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他表示,制定災后重建規劃,要充分考慮當地地質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合理確定未來人口規模和產業結構,合理確定城鎮布局、工農業生產布局和建設標準,在資源環境可承載的范圍之內合理安排各類開發建設活動。 在談到堅持統籌兼顧,做到重建與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相結合的要求時,這位負責人說,災后重建不僅是自然系統和人工系統得到恢復的過程,而且要為當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因此,必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災后重建要與工業化城鎮化結合,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與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結合,與主體功能區建設結合,把適宜開發的區域發展好,把需要保護的區域保護好。 根據安排,國家將在3個月的時間內完成重建規劃編制任務,用三年時間基本完成災后重建的主要任務,確保災區人民基本生活生產條件、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基礎設施和工農業生產設施得到全面恢復,達到并好于災前水平。同時,要實現災區主體功能定位清晰,空間布局和產業結構優化,科學發展的后勁增強,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據新華社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