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會議展覽 → 會展報道 ![]() |
|
昆明生態城市建設論壇落下帷幕 專家為春城支招
日期:2008-06-23 來源:昆明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6月22日,為期兩天的昆明生態城市建設論壇結束。創建生態城市是短期目標,最終目標應是建設生態型城市,這是在此次昆明生態城市建設論壇上,眾多專家普遍贊同的觀點。 記者了解到,參與每個分論壇的,不僅有不同專業的專家,還有相關政府決策部門和企業。可以說,論壇為城市建設管理者、實踐者和科研人員搭建了一個交流平臺。交流中,專家對何謂生態、如何生態各抒己見,其中不乏先進、科學的觀點、理念和極具可操作性的真知灼見。如中國科學院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如松教授提出生態型城市應是“宜居、宜業、宜民、宜行、宜久”的城市,除加強管理、建設外,必須倡導生態文明,讓市民樹立生態的理念……這些觀點、理念和建議將對我市建設生態城市工作提供有益的啟示和依據。 據論壇主辦方之一昆明市科協介紹,會后,將把專家學者的發言、建議匯編成《生態城市建設論壇專家學者建言獻策》文集,提供給相關決策部門參考。 生態城市建設論壇專家觀點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生態學會理事長、博士生導師王如松—— 昆明花卉產業要向生態服務轉型 建生態城市要走從鏈式經濟向循環經濟轉型的“產業生態革命”的道路。循環的內涵是讓物質循環、能量更新、信息反饋,空間和諧,時間均衡,資金流通,人力進化。 昆明在創建國家生態城市的形勢下,主導產業之一的花卉“產業生態革命”應著重考慮如何從種糧食到種花;種低檔花到種高檔花;從個體種植到規;N植和專業化服務;從種花、賣花的自然經濟服務到品花、識花觀光休閑的社會生態服務,到涵養資源環境的自然生態服務,到修身養性育人創業的文化生態服務。 華東師范大學環境科學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達良俊—— 生態城市需要地標性的植物 城市生態建設中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城市要對外展示什么?每個城市都有地標性建筑,比如提到東方明珠就會想到上海。城市生態建設也應采用地標性的植物群落。 引進外來樹種,跨地帶性種植,后期維護成本高,也不能體現城市的個性。維護中大量殺蟲劑的使用,又導致了二次污染。 城市綠化要充分尊科學和自然規律,發展節約型園林綠化生態景觀。應用鄉土樹種,就是一種低成本、近自然的綠化手段。 中國環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所長張林波—— 不是種幾棵樹就生態了 不是種幾棵樹,建幾個污水廠就是生態城市了。昆明的生態城市建設應表現在:以協調昆明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為核心內容,以完善城市結構與功能為主要目標,以構建生態城市建設的支撐體系為主要任務和方向,以打造生態市建設的運行平臺為規劃保障。 核心內容中,要改變昆明以資源能源消耗為驅動的發展模式。規劃保障需要政府發揮調控與引導的角色地位,培育民眾的意識與行為,把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和重點項目作為生態市建設的保障。 昆明市水利學會秘書長、正高工王鴻武—— 不能犧牲調水區域生態 昆明多個跨流域調水工程,通過對水資源的重新配置,解決滇池流域缺水意義重大,這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可調水工程在解決用水矛盾的同時,也給生態系統帶來顯著變化,會對河道形態、水情、水質、動物、植物等原始生態產生負面影響。 政府應考慮到水資源調出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現狀。必須認真研究水資源調出區如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以降低負面影響。決不能以犧牲水調出區生態環境為代價,來解決用水區的問題。 常州市園林局副局長 邵志強—— 系統規劃城鄉園林綠化一體化 與常州相比,昆明的樹不算多,今年再種80萬棵也不多。讓車停在林蔭下,人生活在森林中,不是很好嗎? 昆明生態城市建設,要從生態平衡角度出發,統籌考慮和布置城市園林綠地與林業綠地、農業綠地等,將城鄉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使之共同形成城市綠色生態系統的有機體。城鄉園林綠化一體化,首先要通過人大、政府等方面,剛性地對城鄉園林綠地作出科學、系統的規劃,才能有效解決農村的園林化和城市的綠地化,實現城鄉園林綠化一體化。規劃出臺后,就必須按規劃堅決執行。 另外,由于昆明鄉村綠化在林業部門,城市綠化在園林部門,容易出現扯皮和資源不能充分共享的的問題。在落實規劃時,應突破現有體制和現有做法,整合資源,促進信息互通,才能實現大地綠化與城市綠化結合、風景綠地與園林綠地相結合、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相結合。 云南省林業規劃院博導、高級工程師張嘉賓—— 應建滇池保護區 建設生態城市,治理滇池,應建立滇池保護區、滇池國家森林公園、滇池流域現代森林生態園,新建和改建有一定規模的80個模式林,形成滇池流域強大、多樣、高效益的模式森林生態系統,引領、支撐滇池流域森林生態系統建設。才能把昆明建成森林式、環保型、園林化的高原湖濱山水生態市。 昆明市規劃設計院院長、高級規劃師王學海—— 發展公共交通是當務之急 城市使用建筑消耗了城市能源的50%,其次就是交通。有關數據顯示,公交車、自行車、私家車人均占用停車與行車空間比例為1:2:32?梢姡步煌ǖ膹姶罂梢詭砟茉聪牡臏p少。 目前,昆明公共交通普遍存在運力不足、公交準點率低等問題,使得城市公共交通能力薄弱。因此,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可以說是昆明生態城市建設的當務之急。 在建設城市軌道,加強公共交通的同時,還要結合綠地系統、公共空間進行步行系統、非機動車系統規劃。 昆明滇池研究會常務 副理事長、秘書長、高級工程師 李國春—— 建設后備水源 按照國內外的治理湖泊和水體的經驗,用清水置換水體,是生態環境修復提速的最好、最快、最有效的辦法。就國內湖泊治理來講:太湖、巢湖和武漢東湖是靠長江水來置換水體,西湖是靠引錢塘江的水置換水體,上述湖泊的生態環境靠水體置換恢復很快,效果最佳。 建議用掌鳩河高價優質水替換松華壩低價次優水來置換滇池水體是上策,是“自身輸血”的辦法,首先使盤龍江變清,逐年置換滇池水體,加快修復和優化滇池生態環境。 西南林學院園林學院院長、教授樊國盛—— 可栽儲備“財富” 對于部分市民提出的某些地方栽種的樹木密集,這不要緊,現在昆明好多地方栽種的還是小樹,等小樹長大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不影響市民的生活,即使今后樹長大了,還可以移栽到其它地方,比如現在栽下80萬棵樹,20時年后,這80萬棵樹已經是一筆“財富”。 昆明城鄉園林綠化一體化的道路,要堅持走下去。 昆明理工大學機電學院院長、教授遲毅林—— 節能降耗是企業發展的根本 過去,中國的制造業以低成本在世界之林中競爭。隨著人工成本的提高,能源消耗帶來的資源成本提高,中國企業的競爭力在逐漸減弱。因此,節能降耗不僅是保護環境層面的問題,也是企業提升競爭力的根本所在。 云南大學生命科學院副院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段昌群——跳出滇池治理滇池 容小、老化、過載、少水、脆弱是滇池的現狀,要跳出滇池才能治理滇池,把昆明市發展界定和優化在滇池流域資源和環境承載力范圍內。將一些不適合滇池流域發展的工業和其它產業向流域外遷出,或在產業布局中限制在滇池流域內發展。這樣,既保護了滇池,也為滇池外流域發展提供機會。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