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城市 → 經驗交流 ![]() |
|
鄭州:高層專家論證 創建生態園林城
日期:2008-08-04 來源:鄭州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8月3日,以國務院參事、原北京市園林局副局長劉秀晨為代表的國內高層園林專家匯聚嵩山飯店,就鄭州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工作進行論證,首次為鄭州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把脈”。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穆為民出席論證會。 2002年,鄭州被命名為省級園林城市,2003年,被評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先進城市,2005年年底,通過國家園林城市驗收,2006年年初,被命名為國家園林城市。今年年初,鄭州提出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目標。今年市區建成區要新增綠地500萬平方米以上,到2010年,初步達到申報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條件,即:綠化覆蓋率達到39%,綠地率達到3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平方米。 專家們對我市園林綠化事業的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特別是對綠蔭蔽日的法桐,大面積綠化的鄭東新區等給予了較高評價。同時,專家們從不同的角度指出了我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面臨的問題,并就以人為本發展園林綠化,找準載體、通過多渠道投資、全社會參與等手段擴大綠化覆蓋率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有綠量更要出精品 專家劉秀晨說,解放初期鄭州大規模種植法桐,為現在帶來了很大綠量。但光有綠量還不夠,需要在出精品上下工夫。用足夠的綠量、完美的構圖、精細的質量、以人為本的理念、獨特的創新視角,實打實做出一兩個在全國像樣的公園。園林設計要提倡簡約和大氣,綠地建設應更多注重營造青枝綠葉、花團錦簇的生態效果,避免引入過多的文化符號。 談生態先做“水”文章 “生態園林城市首先要做好‘水’文章。”專家馬曉偉說,國外一些城市特別注重雨水回收涵養工作,道路紅線內的雨水不允許排到市政管網上,而應注入地下灌水槽內,或在地表設雨水積水坑,緩慢滲漏。建議鄭州立法做到積水地下零排放,以充分發揮雨水在綠化灌溉、景觀用水、增加空氣濕度等方面的作用。 “水興則城興,水清則城綠。”專家陳敏說,水是生命之源,是一個城市生態環境改善的重要方面,鄭州要談生態,先要做好“水”文章。 綠地應當為人所用 專家陳敏說,城市綠地要充分為人所用,沒有人使用的綠地造得再好也沒價值。上海市區內3000平方米以上的綠地基本上都有籃球場。而在北京,不少綠地內增加了市民休閑設施。 專家王向榮說,綠地設計要生活化,光讓人看還不夠,還要實用。綠地不應布景式地反映歷史元素,而應用今天的材料、做今天人們喜歡的東西,為今天的人們服務。 建節約型科技園林 專家陳敏說,要創生態園林城市,鄭州還需建設節約型園林,通過廢物利用,讓植物形成自我循環,良性發展,逐步減少人工干預。 專家劉秀晨說,生態園林城市對園林生態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必須發展科技園林,諸如剪下的樹枝要密封、壓縮,用作肥料等做法,都可以推廣。 “還應鼓勵低成本的樓頂綠化、垂直綠化。在德國,奔馳、寶馬等大企業的生產廠房頂部就是壯觀的大綠地,十分震撼。”專家馬曉偉說。 要體現植物多樣性 專家楊秋生說,鄭州處于南北過渡帶,應當體現物種多樣化,但現在木本植物還不足200個品種,在植物多樣性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冬季下雪時常綠樹種下雪化得慢,因此常綠樹種應當相對較少,與落葉樹種應保持在4︰6的比例。 穆為民表示,專家們幫鄭州找到了差距、明確了新理念、提供了新方法,將盡快對這些意見、建議進行梳理,盡早轉化成鄭州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實際行動。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