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經驗交流 ![]() |
|
大小官員們:別丟掉一個城市的靈魂!
日期:2008-08-04 來源:人民網 作者:徐剛 我要評論()
近日,建設部總工程師王鐵宏在部派城鄉規劃督察員試點工作座談會上表示,全國200多個地級以上的城市,就有183個曾經提出過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設想。 即使不想建設"國際化大都市",很多地方都在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和建設。小城市要擴建成大城市,大城市要打造核心商業圈,要建超豪華的酒店賓館,要吸引外國人能來投資落戶,而大拆大建、棚戶區改造這樣模式幾乎已經成為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們城市很多古舊建筑都在城市所謂現代化、大都市化的進程中被有意地毀滅了。只要不是重點保護文物,清朝的、民國的那些有著上百年歷史的老房子都可以被轟鳴的鏟車推倒。我們看到了城市商業的繁榮、看到了所謂的現代氣息。可我們在任何一所城市的繁華地帶再也找不到一座老房子,一座可以從中讀出這個城市歷史和文化的建筑。 城市是什么?問一千個人也許會有一千個答案。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城市就意味著經濟的繁榮、意味著社會的文明。城市是令人神往的,要不就不會有那么多的人把進城當作人生的一個夢想。可僅僅有繁華的商業圈、鱗次櫛比的高樓、川流不息的車流、熙熙攘攘的人群這就是一個真正的城市了嗎?我們的城市似乎已經中了盲目追求現代、追求時尚的毒,城市的歷史出現了斷層。我們城市的商業氣息越來越濃,可歷史氣息卻越來越淡。 我不知道在現代與歷史之間我們該做一種怎樣的衡量,追求現代、追求經濟難道非得犧牲歷史嗎?我們在城市建設中似乎已經不喜歡歷史,不喜歡一切跟老、舊沾邊的東西。 多年以前,梁思成先生在北京城的城市建設中就曾提出“為了從整體上保護北京古城,在月壇以西、公主墳以東,建設一個全新的中央行政區。而對老城則按照歷史遺留下來的樣子,悉數予以保留。”如果按照梁先生的建議,我們今天北京的歷史文物將會更多,歷史文化將會更濃厚。其實跟北京相比,南京、西安這些城市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那些能夠見證歷史,傳承文化的建筑越來越少,那些鋼筋混凝土的高樓越來越多,城市已然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迷失。更耐人尋味的是,我們一方面是破壞者。在巨大的經濟利益誘惑面前,我們寧愿讓那些古舊建筑灰飛煙滅;可另一方面我們又是建造者。在懷舊與復古的思潮之下,我們又大量仿造那些古舊建筑。只不過逝去的東西永遠不會在回來,仿造的終究是贗品。 古舊建筑其實是一個城市的名片,它見證了一個城市的歷史,凝聚的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在破與立,現代與歷史之間,我們或許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觸摸那些古舊建筑實際上就是在觸摸一個城市的靈魂,古人為我們留下了美輪美奐的建筑和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可我們又能給后人留下些什么呢?冰冷的鋼筋混凝土、外觀大相徑庭的高樓、堆積如山的垃圾、污染的城市空氣和透著瀝青味兒的馬路。這些留給后人的東西能代表文化嗎?那些古舊建筑可以歷經風雨百年,可我們如今的建筑呢?拆了建,建了拆,能超過百年或者能保存百年的又有多少呢? 留住那些在城市里殘存的古舊建筑就是留住一個城市的記憶、留住了那些觸摸到的歷史、留住了一個城市的靈魂。 吁請哪些掌管城市建設的大小官員們:別丟掉城市的靈魂!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城市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