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專題資料 ![]() |
|
奧運讀城:秦皇島 把大海還給城市
日期:2008-08-12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曹培鋒 周迎久 我要評論()
“自我市被確定為奧運協辦城市以來,我最大的感覺是城市變得越來越美了,就連停在院子里的車頂灰塵也減少了,”家住河北秦皇島港西港區附近市民秦先生說,“真是希望我們周圍的環境越來越好啊。” 說起環境質量的改善,主要得益于秦皇島市“還海于城”的戰略舉措。秦皇島港西港區始建于1898年,現在煤炭年吞吐能力僅為1000萬噸,生產落后,設備低效,對城市環保、交通、形象等影響較大。另外,由于西港區位于海港區(秦皇島市中心區)的南部,發展空間極其有限,而且占用了大量的城市生活岸線,在市民與大海之間形成了一道屏障。為此,秦皇島市提出了“西港東遷”的戰略舉措,將西港區的生產功能搬遷至東港區,在現有原油碼頭、化工碼頭和秦皇島港煤一、二、三、四、五期碼頭的基礎上進行挖潛整合,在位于東港區西側沙河以西增加1.7公里海岸線,通過填海的方式積極發展雜貨、集裝箱功能,力爭實現雜貨2000萬噸、集裝箱200萬標箱的目標,實現了由單一能源大港向綜合性港口的轉變。 市民代表:張玉林,秦皇島市環保局副局長 環境感言:把這片黃金海岸線讓出來后,可以從根本上解決港口對城市市區的煤塵污染。這樣“還海于民”或“還海于城”,將搬遷后的西港區開發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城市功能新區。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