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經驗交流 ![]() |
|
花卉產業發展分析:消費升級 蘊含巨大投資機會
日期:2008-11-18 來源:投資與合作 作者: 我要評論()
在歐美,花卉消費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隨著中國的消費升級,花卉消費行業必將蘊含巨大的投資機會。 世界普降寒冰,在由美國金融危機帶來的一片恐慌之中,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以下簡稱為深創投)卻逆勢而行,出手2200萬元投資云南麗都花卉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為麗都花卉)。是什么原因促使其果斷出手呢? “花卉行業的整個產值保守估計為500億元人民幣,僅云南省目前的產值就有60億元人民幣。”深創投高級投資經理尹於舜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尹於舜也是該投資項目的負責人,這個行業的特殊性使深創投在“寒冬”的大環境下發現了可以取暖的避風港,“無論其他行業繁榮還是危機,無論是人誕生還是病逝,花卉都是永恒的行業。”據尹於舜介紹,經過十幾年的迅猛發展,2006年中國的花卉產業銷售總額已經突破了550億元人民幣,并在近年保持了每年40%的增長。 巨人面前的矮個子 如同中國在奧運賽場上的田徑項目一樣,花卉產業也從來都不是中國的優勢產業,而中國在全球花卉的整個產業鏈中,也僅扮演了一個“產業加工者”的角色。從中國花卉產業最發達的云南省的遭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現實,2008年中國云南花卉上半年產量達到創紀錄的35.5億枝,但云南玫瑰出口價格最高僅為0.8元,出口到香港市場之后的零售價格可達20港元,價差高達25倍。 “可以說,中國目前的花卉產業還處于小農經濟時代,比較原始和落后。”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花卉產業處處長王春城在接受采訪中告訴本刊記者。目前,在花卉種植中,雖然大部分農戶已經實現了“大棚種植”,可保證作物不受外界天氣影響,但是與荷蘭的家庭農場相比,無論在規模還是專業化方面,國內的花卉都可以說依然處于初級階段。據王春城介紹,荷蘭的花卉種植大都采用玻璃溫室,除了可抗外界天氣的干擾以外,還可以通過現代化技術的調節,使其氣候和光照因素達到最合理的組合,同時還可以實現供熱和冷卻系統、灌溉系統和氣候控制系統自動工作。 而除了花卉種植收入,在荷蘭,其配套關聯產業還包括金融、物流、拍賣等多個層次,每個層次的規模均相當龐大。以拍賣交易環節為例,以交易額5%手續費率計算,荷蘭最大的鮮花拍賣中心FloraHolland每年收入約2億歐元。但是目前在中國,在整個產業鏈的體系上,不僅花卉沒有在生產過程中實現機械化,在溫室內部運輸及切花加工等多個方面都還是由人工來實現,這與荷蘭的機械操作和計算機控制形成了“天壤之別”。 麗都花卉董事長朱應雄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由于土地承包制的特殊性,農戶在種植上一直都是我們通常所見的小農經濟,因此在當前的花卉種植中,就體現了全國都是分散布局的現象,而同時這些農民就缺乏相應的技術,雖然中國的花卉行業增長迅速,但是從世界上來說,中國的花卉產業跟美國、澳大利亞、荷蘭相比,差距還很大。” 據朱應雄介紹,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他就開始從事花卉種植行業,親身見證了這個行業的興起與現在的處處被動局面,“在花卉行業里,除了土地缺乏而限制了花卉規模化經營之外,農戶自己經營的現象也決定了國內的花卉生產普遍技術不高,幾乎大部分農戶種植的花卉品種都是由國外的公司所研發的。”根據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花卉產業處的相關數字,目前,在我們常見的花卉品種當中,超過50%的種苗都是來自于其他國家,換句話說,無論是在花卉產業的上游還是終端,都是由歐洲和美國等幾家大公司掌握著花卉價格的話語權,而中國,只不過是進行了簡單加工,與肯尼亞、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相比,也并沒有好到哪里。而為了保持花卉霸主的地位,荷蘭除了在研發上繼續投入以外,還通過吸收全球各地的品種并進行研發改造,占據了花卉新品種的制高點,同時對花卉拍賣交易所進行整合。 而與國外花卉的巨大差距,同時也使花卉行業內的中國企業有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相比于美國伯爵種子公司、美國泛美種子公司、美國高美種子公司、英國弗倫諾瓦公司、荷蘭斯好萊種子公司、德國班納利種子公司,中國的花卉企業要走的路顯然還要更長,機會也更多,“我們公司目前正在積極收購和擴張,與此同時,當前資本市場與經濟的低迷也使被收購的企業相對估值合理,是給我們創造了機會。”麗都花卉朱應雄說。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