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重慶將于2016年建成國家最佳宜居環境城市
日期:2008-11-19 來源:重慶晨報 作者:胡杰 陳軍 我要評論()
“以前,這里污水橫流,廢塑料袋到處都是,熱天根本不敢開窗,因為怕大量的蚊子蒼蠅飛進來。”昨日,居住在大渡口東正社區3幢5號的重鋼退休老太高利秀,指著窗外的社區公園告訴記者。 兩年前,由政府補貼樹苗、社區居民投入勞動,共建成社區公園,居民休閑生活環境煥然一新。高老太64歲了,她常到社區廣場打腰鼓,或到附近朵力名都小區大門外活動,還可到3公里外新建成的雙山公園、中華美德公園觀光攝影。這些,是她以前不敢想象的,20多年前當地還是城鄉結合部。 其實,東正社區公園只是全市近年來新建的310個社區公園之一,城市園林綠化巨變惠及百萬居民。 73個城市公園 重慶是工業城市。市園林局副局長湯勤介紹,我市從1985年起就開展了“園林三創”,探索出“社會辦園林,園林社會化”之路。 主城公園隨即遍地開花,從1978年的9個增加到今年的73個。石門公園、市花卉園、鵝嶺公園等一大批公園相繼免票開放。經財政投資提檔升級的南山植物園、鵝嶺公園,今年還在沖刺國家重點公園行列。 記者了解到,今年內主城區57個城中村改造后,將不再修建房屋,一半要建成免費開放的生態小游園。 75條鮮花大道 “如今市民熟悉的城市鮮花大道,是從1995年投入1400萬元建設的大(坪)石(橋鋪)路綠化景觀工程開始的。”市園林局負責人介紹,1995年以前,主城區道路除了少數行道樹和空中糾纏不清的電線外,基本沒有綠色景觀。留在市民相冊中的鮮花綠樹美景,大多是在公園拍攝的。 1997年直轄、2002年AAPP會議、2005年亞太城市市長峰會、2006年提出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和2007年直轄十周年,使我市園林綠化完成幾次飛躍。2006年以來,主城新增綠地5518公傾,栽植各類植物6000多萬株,建成鮮花大道75條。 園林收入將逾100億 “市民不僅在街頭可觀花,回家也可聞花香。”市園科所高級工程師透露,由國家科技部撥款70萬元支持的全國首個梅花切花基地,已在涪陵開建。明年春節前,可延長保鮮期10天以上的切花,有望飛進千家萬戶。 森林工程也惠及農村,市園林局在璧山開建10萬畝花卉苗木基地。到2012年,全市將建成100萬畝花苗基地,園林經濟收入超過100億元。 8年變最佳宜居城市 “目前,主城建成區綠地率達32%以上,綠化覆蓋率36%以上。主城區人均公園綠地,已由30年前人均0.61平方米,增至目前9.92平方米。”市園林局透露,目前主城區已基本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 規劃到2013年,主城區達到生態園林城市標準,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8%以上,綠化覆蓋率達42%以上,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2平方米以上。到2016年,重慶主城區要建成國家最佳宜居環境城市。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