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動態 ![]() |
|
鄭州:用創新的思維建設中原名城
日期:2008-12-08 來源:中原網 作者: 我要評論()
在紫荊山路拓寬改造時,政府嘗試以土地招商引資修建城市道路,“以路帶房,以房養路”;投資4.2億元的“四橋一路”,首開政府利用社會力量建設大型市政工程的先例,河南第一條旅游高速公路——鄭少高速同樣如此;2002年,鄭州燃氣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是我國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國有控股企業,同時也是鄭州市第一家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企業;近年來的城中村改造工程,政府出臺相關政策,盤活土地資源,通過引入房地產開發商,實現政府、開發商、村民三方共贏。截至目前,我市城中村改造總投資累計達159.1億元,全市42個村(組)已實施拆遷,32個村(組)已開工建設安置房。 鄭東新區更是一個典型范例。“政府主導,市場運作,自求平衡,滾動發展”,使鄭東新區一直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目前東區建成50平方公里,累計完成的591.8億元投資中,社會資金占到70%,其中省外、國外資金占到1/3以上,這樣一個數字在鄭州的建設史上是空前的。 鄭州又好又快的發展,來自決策者對城市建設的新思路、新辦法。 一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重大項目專家評審,群眾參與,政府決策。鄭東新區進行總體規劃設計時,6個設計單位提交了6個方案,各有所長,怎么辦?讓專家評審。專家評完了,讓市民評,經過充分論證,決策者最終拍板。 二是規劃先行,科學發展。近年來,鄭州編制了10個系統的專項規劃以及大學園區規劃,修編了《鄭州城市總體規劃(2006~2020年)》,《鄭州市中心城區保護和改造規劃》、《鄭汴一體化發展戰略研究及鄭汴產業帶總體規劃》等一批高水平的規劃,在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構筑了鄭州新的規劃格局。同時,出入市口、夜景照明、雕塑、戶外廣告等都制定了詳細規劃,規劃一旦確定,一張藍圖繪到底,不因人員變動而改動。 尤其是鄭東新區總體規劃方案,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后予以確定。詳細規劃和11個專項規劃,使150平方公里的城區規劃一步到位,既保證了新區的格調統一,也避免了重復建設。這在全國也是沒有先例的。 三是高起點,高標準。“全國領先,全省一流”,在這一理念下,精品街改造工程、游園建設、鄭州國際會展中心,一改過去同類項目的“小氣、土氣、俗氣”,變得“大氣、洋氣、雅氣”。 四是拒絕“千城一面”,彰顯中原特色。改“攤大餅”為“組團式”,生態城市、共生城市、新陳代謝城市、環形城市的理念首次與中原文化擁抱。 三、規劃建設鄭東新區,保護改造老城區,新老城區共生發展 新區老城共生發展是鄭州城市建設的經驗,二者協調發展,保證了一個城市文脈的延續,而文脈是一個地方社會經濟和諧發展最持久的動力。城市是人們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家園,加快建設鄭東新區,保護改造老城區,成為鄭州城市建設協奏曲中的主題曲。 中、通、豐、古、商,是鄭州有別于其他省會城市的特點,建設中挖掘獨具地域特色的城市內涵,彰顯古今輝映、水綠相依、開放大氣的城市個性,是鄭州城市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在鄭州近年來編制的一批高水平的規劃中,從優化城市布局、拓展發展空間、明確城市功能分區入手,確定不同區域的發展方向,新老城區既區別對待,又協調統一。 在老城區,保護老城原有的厚重、古典,在建筑風貌、空間形態、城市景觀等方面保持濃郁的歷史文化特質,制定和完成了《鄭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規劃》、《鄭州市城市雕塑總體規劃》等相關規劃,突出了鄭州作為八大古都之一的文化韻味和悠久歷史底蘊。前不久,商城遺址公園開工建設,與沿路的文廟、城隍廟、清真寺以及二七廣場等建筑形成一個完整的文化脈絡。 提升老城區的城市形象和品位。圍繞中心城區保護改造“三年一大變,五年上水平”城市發展目標,2003~2005年,鄭州實施以“完善城市功能、優化人居環境、改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為主題的三年行動,2006~2007年,開展以“優化人居環境、增強城市功能、打造精品街區、提升文化品位”為主要內容的“城市管理年”活動,老城區舊貌換新顏。 在鄭東新區,CBD環形城市、綠地、橋梁、河道湖水……處處展示現代氣息。新區又是鄭州城市肌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有著中原文化的傳承和影響,如塤造型的河南藝術中心,如嵩岳寺塔的鄭州會展賓館,吉祥的“如意”運河……古典與現代的巧妙結合,變幻出鄭州現代都市的無窮魅力,也為子孫后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張力。 在新老城區之間,農業路、黃河路、東風路……一條條暢通的道路,串起了鄭州的今天和明天。在新老城區的銜接處,老107國道被高標準地改建為中州大道。老城區為鄭東新區建設提供借鑒和支持,新區為老城區增添活力和舞臺,二者協調發展,比翼齊飛,使鄭州奮進的腳步更加有力、迅猛。鄭州市新老城區相得益彰的建設,不僅為中原城市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經驗,也為其他工作的推動樹立了高標桿。 鄭州這個過去總是走出去考察其他城市的中部省會城市,如今在全國城市建設中也有了自己的亮點。鄭東新區建設經驗、“四城聯創”模式,被眾多城市借鑒、效仿。從2004年起到2006年的三年間,前來鄭州考察城市建設的地級城市超過500個。 環境是生產力,是軟實力,良好的城市形象對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鄭州的決策者深深懂得,城市既是經濟發展的載體,又是市民生活的空間,要“實力城市”,更要“宜居城市”。鄭州提出投資環境、生態環境、人居環境一起打造;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同時兼顧。 1997年,一場拆墻透綠的行動在全市展開,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園相繼拆除了矗立多年的圍墻,城市仿佛一夜間變得通透暢快,綠意盎意。 進入新世紀后,提高城市品位,打造宜居、和諧城市的行動更深入持久地展開。 從2003年開始,圍繞中心城區保護改造綜合整治工程拉開序幕,鄭州市制定了2003年中心城區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提出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衛生城市、環保模范城市為載體,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整治改造中心城區,重點對主要街道、市容市貌、出入市口、商業中心區、商城遺址周邊地區、市區河道等方面進行綜合整治,提高人居環境質量,讓市民得到實惠,展示提升鄭州形象,帶動、促進鄭州經濟社會發展。 如此規模的舊城改造,在鄭州的城建史上是空前的:10個主要出入市口、20條主要干道景觀路整治、113條背街小巷整治、商業中心區(二七廣場及其周邊地區)整治、商城遺址及其周邊地區整治;小游園建設30個,見縫插綠面積88830平方米,夜景照明2橋1場5片和120幢高層及重點建筑;旱廁改造130個,公廁升級改造85個,新建公廁98個、環保公廁26個;對市區主要的主次干道進行全面復澆和整修、護欄和交通設施更換,完成東風渠和熊兒河的治理工程等。成立了10個指揮部負責項目實施。 2003年也一舉成為鄭州的“公廁革命年”、“街景整治年”、“游園建設年”。 2004年12月,在三城聯創的基礎上,鄭州市又拉高創建坐標,提出“四城聯創”,即創建成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市委主要領導親自掛帥,5個辦公室、15個項目部、20個督導組組成了創建的強大陣容。 經過3年多的辛苦創建,鄭州的天藍了,水清了,地平了,街凈了,夜靚了。 市民出門三五百米就能見到游園和綠地,“三綠”指標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主次干道基本達到了國標一、二級標準,319條背街小巷實現了干凈衛生;碧波蕩漾的金水河、東風渠、熊兒河、七里河成了城市一景;對1.3萬家“五小”門店、90個集貿市場的升級改造,讓居民生活得更加方便、放心;新建公廁185座,升級改造公廁486個,市民外出不再擔心找不到廁所;曾經垃圾遍地的鐵路沿線,現在是綠樹紅花;過去臟亂差的出入市口成為鄭州漂亮的“門臉”;變化多姿的夜景照明工程,點亮了鄭州夜的眼睛,讓市民出行更加安全;二七廣場綜合整治工程,呈現給市民一個高品位、國內先進的廊橋連接商業休閑廣場,再現二七商圈的昔日繁華…… 各種文化、體育設施讓市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從2005年起的三年時間,我市建成150個健身園、健身路徑,使全民健身運動普及到社區。鄭州圖書館先后建立20個館外閱讀站,省、市博物館免費開放,河南藝術中心的專業表演與綠城廣場的豫劇清唱,共同充實著鄭州人的精神生活。 在城市的外圍,沿黃河大堤營造的74公里長、1100米寬的防風固沙林帶已成為鄭州北部的生態屏障,阻擋了來自北方的漫天黃沙;縱貫鄭州南北的107國道、310國道兩側,郁郁蔥蔥的50米寬的綠化帶組成了我市森林生態景觀主軸線。另外,近20萬畝近自然、可進入式的森林,給市民提供了周末假日散心怡情的生態休閑之地。 鄭州市空氣質量優良率4年來逐步提升,今年上半年,鄭州市城區大氣環境優良以上天數170天,優良率達93.4%,同比提高7.8個百分點,創近年來最好水平。 從2006年起,鄭州先后獲得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稱號,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通過國家專家組的技術評估。 一項調查顯示,九成以上市民對鄭州的城市建設滿意。同時,隨著城市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鄭州的投資環境日趨完善,被國內權威機構選為全國最適宜投資創業的城市之一。 30年間,鄭州城市建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不斷調整生產關系,由當年的吃財政飯量力而行,到大行經營城市、城市經營之風,到大拆大建大發展,到三年大變樣,五年上水平,到新老城市共生發展、跨越式發展,從建設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到建設成為現代化、國際化、信息化和生態型、創新型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指引下,鄭州正朝著美好的明天邁進。 俯瞰中原大地,在一片美麗的葉子上,鄭州像一顆明珠熠熠閃光;在鄭州294平方公里的市區版圖上,寬闊的中州大道兩側,老城區厚重、舒適,鄭東新區大氣、現代,它們如同強有力的兩翼,共同支撐一個城市騰飛的夢想。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