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工程頻道 → 精品工程 ![]() |
|
2002人居環境獎之重慶市大足縣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及環境治理
日期:2009-01-16 來源: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 作者: 我要評論()
申報單位:重慶市建設委員會 報送單位:重慶市人民政府 獲獎時間:2002年 一、項目概況 大足寶頂石刻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歷時兩年,1999年全面完成。該項目以《大足石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環境整治規劃》為依據,以保護大足石刻,改善人民居住環境為宗旨,強調人與自然、歷史、文化的有機融合,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環境協調發展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環境整治項目。其實施內容包括石刻的維護,舊城遷建,基礎設施配套, 二、項目背景 項目綜合治理前,石刻景區功能混亂,石刻區文物、文管設施,場鎮、大量商業、飲食、工廠、學校、機關等各行各業相互混雜,同時景區水污染嚴重,對石刻的保存造成嚴重危害。視覺污染也較突出,寶頂景區的城鎮景觀與古建設文物極不協調,景區的基礎設施也不完備,市政道路、園林綠化、環衛、給排水等設施十分落后。 三、建設目標 該項目以減少寶頂石刻景區的環境污染,保護大佛灣石刻為基礎,以把寶頂石刻區建設成為起點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高的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文化名鎮為目標,最終帶動了社會經濟和旅游業的大發展,提高了大足石刻的知名度。 四、項目實施過程 (1)大足石刻保護。對寶頂大佛灣的石刻崖壁進行了科學測量調查,對大佛灣風化嚴重的龕窟進行了化學材料加固處理,完成了柳本尊龕窟檐加固工程圓覺洞除險、睡佛防滲工程等。 (2)舊鎮遷建,按照《大足石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環境整治規劃》要求,以分水線為界,需對不利于石刻保護的寶頂小學、鎮政府、釀造廠等18個單位和105戶居民進行遷建;需對部分公共建筑、停車場、道路、綠化用地進行征用。在拆遷中,根據實際情況,采取“邊拆邊建、分步實施”的拆遷安置方案,新建房屋56戶,改善了拆遷戶的居住條件。 (3)寶頂新鎮建設。寶頂新鎮是按照功能分區的要求,在景區入口處新建的一個占地50余畝,房屋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環境優美,建筑風格獨特,與石刻文化藝術相協調的園林式小城鎮。 (4)對景區進行環境保護與整治。進行污染治理及景觀建設等,綠化美化環境。按照環境建設規劃要求,對景區進行了植綠、護綠,使景區的綠化面積從原來的2萬平方米增加到現在的12.5萬平方米,綠化率達48%。 五、取得的成果和經驗 成果:寶頂石刻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環境綜合整治項目是大足縣實施旅游帶動戰略的一個重要工程,也是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改善人居環境的綜合性項目。該項目的實施完成,保護了旅游資源,帶動了地域經濟的發展;人居環境的改善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增強了保護環境、珍惜歷史文化遺產、尊重自然科學的意識。寶頂石刻作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民族文化、愛國主義得到了宏揚。據統計,2002年上半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49.7萬人次,同比增長24%。按此增長率計算,10年內可收回環境整治投入資金。 經驗: 1、領導重視,措施得力 2、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質量建設,高效益發揮,高效能管理 3、廣泛發動全社會和廣大群眾的參與。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