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城市 → 城市風采|園林城市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大同區域環境整治綜述
行走在御河東路,放眼城市,晴空麗陽下,依次可辨的群樓、輪廓清晰的遠山盡收眼底。大氣無雜物,一眼望天際。大同,自實施“轉型發展、綠色崛起”戰略以來,快步且不遺余力地實施現代生態文明建設,空氣質量、流域水質穩中提升。 天藍藍,水清清,美景在人們遙望中漸成現實。 污染減排空氣質量穩達國家二級標準,空氣污染綜合指數同比又降0.05 自空氣質量測考記錄顯示,我市去年二級以上良好天數達到346天,同比增加5天,空氣污染綜合指數1.70,較同期1.75下降0.05。更為欣喜的是,進入今年,截至2月11日,二級以上良好天數39天,又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天。這在空氣質量記錄史上是沒有的。 穩中有升的好天氣數反映的是污染減排的綜合整治力度。去年,省委、省政府考核大同的環保指標有四大類71項,到年底全部或提前或超額完成。統計顯示,其中的減排任務,預估二氧化硫排放總量13.36萬噸,比“十一五”預期目標13.80萬噸多減排了3.19%,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4.4萬噸,比“十一五”預期目標4.68萬噸多減排了5.98%。 數字在講述著大同落實環保目標責任制的恒心和毅力。大同發電企業多,減排任務重,施以減排的措施也強硬,叫做“強化結構減排、細化工程減排、深化管理減排”,結果是所有電力企業或被分批淘汰,或強制脫硫。污染較重又難以達標排放的企業,如造紙類企業依法關停。分區域、分責任綜合整治面源污染,這項工程既雜又碎。我市環保部門先從“大頭”抓起。工程型治理以集中供熱為首,2006年以來,拆掉市區范圍內燃煤鍋爐917臺,取締率達到94.56%,建成區內最大的污染源幾近消除,這是顯見的藍天工程方略。禁燃區內清潔能源替代原煤,天然氣、電、型煤、太陽能、地熱源、煤氣層進入到平房居民家中和街道邊經營戶,逐步消除低空煙塵。伴隨著古城保護步伐,一大批平房煙塵污染從根本上得以消除。機動車尾氣是新現污染源,適時開展尾氣檢測,僅去年測車82700輛,綜合環保檢測率為53%,環保貼標率達80%。降揚塵污染,通過開征揚塵污染排污費源頭治污,通過倒排時間表,實現電廠儲煤場全封閉和粉煤灰綜合治理。 大同空氣愈來愈好,市民或重返大同的外地人都有這樣的感受。2009年,大同大氣質量改善全省第一,因此獲得省政府最高獎勵1000萬元。 水質改善跨界斷面水質穩定達標,水質生態考核受獎排名全省第一 去年,大同出入境流域有5個斷面獲得省跨界斷面生態補償金2589萬元,為全省獲獎最多,受獎排名第一。以獎勵機制促水質改善,是省政府的新舉措,大同拿到頭獎,來之不易。 大同流域內工業企業眾多,造成河流污染,尤以十里河污染最為嚴重,唯實施綜合治理方能奏效。政府給出的治理方略是:工程治理與生態治理結合,治理方向是河床濕地化、河坎生態化、河岸景觀化。到去年底,2平方公里的濕地在御河與十里河交匯處初現;口泉河與甘河交匯處濕地項目啟動,國家海河流域治理資金落實,御河市區段河岸景觀化初步成形。 “上游涵養水源,中游達標排放,下游濕地凈化,將十里河污染源治理與河道清淤、景觀設置有機協調,實施綜合整治,”市環保局長趙曉寧說。將這一思路放大到境內所有流域治理中,全面推行地表水水質“河長負責制”和“河道巡查制”,再配以月考、年終通報式的跨界斷面生態考核補償機制,有效遏制了偷排、漏排污染物等環境違法行為。流域治理與城市污水處理同步,全市12座已建成的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投入運行,設計日處理污水總能力達到26.9萬噸,城市污水回用率達到37.6%,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2.56%。 治理水污染,是大同全年環境治理的中心工作,治理中不光單純就水治水,而是把治水與生態建設結合,與工程項目結合,達到“藍天碧水”和“城考”年度考核目標。 藍天碧水“轉型發展、綠色崛起”中穩步實現 結構性污染制約大同實現藍天碧水多年,通過不懈努力,大氣質量由1994年環境監測記錄起始年的94個二級以上天,躍升到去年的346天,而且一級天達到97天,跨界橫斷水質也有歷史性的改善。對此,趙曉寧認為,這得益于市委、市政府“轉型發展、綠色崛起”發展戰略的實施,受益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和“三名一強”目標的推進。在這一發展框架下,目前,大同已實現城市集中供熱全覆蓋,垃圾處理全覆蓋,天然氣全覆蓋,污水處理全覆蓋。 僅拿逐步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來說,自2008年大范圍的城市道路建設,使城市地下雨污管線實現分離,歷史性地改變了過去雨水污水混處局面,提升了生活污水處理能力。 再看城市綠化,全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已達3411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到37.46%以上,使人均公共綠地面積上到7.72平方米。將城市綠化與生態創建有效銜接,加大了城市的“肺活量”,對凈化空氣、涵養水源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此,趙曉寧感言,大同實現藍天碧水根本點之一是經濟結構的調整,是城市基礎設施的改善。在大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步伐,在城市日新月異大背景下,一個由政府牽頭、主管部門監管、各部門配合、百姓參與的全民合力環境保護氛圍正在形成。人民應該享有的藍天麗日、水流清清的美景正穩步走來。
編輯:anna |
閱讀: 次
有關 大同區域環境整治綜述 的新聞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