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城市 → 城市風采|園林城市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臺北篇:綠色花博,低碳臺北
西安的陳女生很欣賞今年春節去臺灣旅游的決定。 一家三口,春節七日,從西安先到上海,再從上海飛到臺北,雖然花費不菲,但是錦繡簇擁的花博會,風光如夏日的寶島,比于前一年春節的三亞之行,她依舊覺得不虛此行。 而在幾日的游覽中,她對花博會以及整個臺北市低碳理念的推行印象尤為深刻。 五顏六色的“綠” “花博會本就是展現自然魅力的盛世,而整個博覽會中,更是將低碳理念處處體現了出來,這確確實實是一場由內而外都非常‘綠色’的盛會。” 日常工作繁忙的陳女士感言,平日里太少親近自然,使得農村出生的她幾十年疏離了很多與大自然的情感。而在臺北花博會上,萬紫千紅的花朵讓她瞬間重新領略了自然的神奇與偉大。 “那不僅僅是花的海洋,由花布置而成的各種景觀更是讓人嘆為稱奇。那條七色彩虹更是讓人難忘。” 臺北花博會在2010年11月6日拉開帷幕,預計在2011年4月25日結束。在春節期間,大陸各大旅行社均以花博會為主題推薦臺灣游。 據悉,花博會分設圓山公園區、美術公園區、新生公園區及大佳河濱公園區4個展區,總面積91.8公頃。為陳女士津津樂道的七色彩虹是用紅橙黃綠青藍紫7種不同色彩的草花,而構建的層層階梯看臺的景觀設計,組合成一道人造彩虹,當人們仰頭觀看時,就真的像有一道七色虹霓懸掛在天邊。 “身處其中,確實感覺到這個世界真的很美,我們應當更好的親近自然,愛護自然。”回家看著照片的陳女士由衷地感慨。 在體味自然之美之外,她對花博會中很多低碳科技的利用也是記憶深刻,“聽導游說,有一個場館完全是用回收的塑料瓶堆積而成的。很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她所說的展館是“流行館”,共采用一百五十萬支回收塑料瓶磚堆積制成。此外,外墻水幕傾瀉而下的水,到水池再回收變成水幕,堪稱花博最能啟發世界建筑遠見的展館。 眾花五顏六色,卻處處“綠”意盎然。 讓生活處處有“綠” 用自然之美來感召人心,用低碳理念來改變世界。其實花博會的整個建設中,低碳環保一直是其核心理念。 本屆臺灣花博會理念可闡述為三方面:其一,表現園藝、科技與環保之技術精華;其二,達成減碳排放及3R環保目標;其三,結合文化與藝術之綠色生活,人們經由參觀與學習2010臺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的展示內容,可以改善人們的價值觀,改變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的互動關系,在生活中實踐綠色生態理念,最終希望能達成愛護地球、保育人類美好家園的終極目標。 因此,除在自然之美的展現和感染之外,博覽會所運用的各種低碳技術,也讓世界各地前往參觀的游客切切實實體味了一次“低碳”運用的科技之旅。 而為迎接花博會,臺北市政府引進了臺灣首批60輛油電混合動力低底盤公車,用于展區內外免費接駁。在花博會開幕之后,臺北市又引進了47輛油電混合動力低底盤公車。 展館除如“流行館”一般盡量使用低碳技術以外,“真相館”以3D電影重現臺灣“八八”水災小林村土石流的景象,也是環保教育生動的一課。災難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悲痛,更多的還有啟迪。 此外,讓綠色走進生活,也成為這次花博會展館盡量體現的一大主題。 在客廳展區用山蘇、粽子葉與其他花材完成植栽墻;中式餐桌上用八寶豆點綴成的八寶飯;廢棄蒲扇、掃把等再制而成墻上裝飾,這些讓植物走進日常生活的做法更是讓人們直接體驗到了人與自然在日常生活中的合拍。讓越來越遠離都市的人們發現原來生活也可以這么“綠”色。 書房展區則運用傳統文化中的梅、蘭、竹、菊四君子強調書卷味,書桌上的毛筆則以蘆葦制成,另外還有以玫瑰花編織的坐墊,更是讓人們不得不回思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 而各種植物在家裝中的布置,其對健康所起的功效在花博會中也被一一介紹,讓生活處處充滿綠意,最終受益的依舊是人們的健康。 低碳,臺北起步得很早 臺北市的低碳環保理念并非是近一兩年才開始興起。其實在做好城市環境,盡量減少排放方面,臺北市起步非常早。 1996年臺北市實施了“垃圾不落地”之后,到2000年開始推行“垃圾零掩埋”計劃,由此奠定了臺北市“資源全回收、垃圾零掩埋”的基礎。而這一成果的背后是通過經濟杠桿將垃圾處理完全深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據報道,從2000年7月1日起,臺北市開始實行垃圾費隨袋征收,市民必須買專門的垃圾袋裝垃圾。專用垃圾袋分大小6種規格,最小的袋子容量是5公升、售價新臺幣2.25元,最大的袋子容量是120公升、新臺幣54元一只。這個價格遠遠超過了垃圾袋的成本,因為它包含了平均每公升垃圾新臺幣0.45元的清運費。因此,“多扔垃圾多出錢”也讓市民盡可能地對垃圾進行分類與回收。 市民生活以外,公司和政府更是一直在大力推行低碳環保策略。華碩在臺灣總部要求員工普遍自帶飲料杯、不用一次性紙杯。僅這一項,每年就可節省7000多只紙杯。 此外著名的臺北101大樓已被宣布申請世界綠色建筑環保標準“LEED白金級”認證,整個樓層集垃圾回收、節水省電、照明設備為一體,一年可節省330萬度電,比以前減少50%用水。101大樓還將認養鄰里公園減少熱島效應,增加對環境的貢獻。 而對臺北市的居民而言,環保與低碳的理念早已開始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素食在這些年的流行就是最好的表現。 走在臺北的大街小巷,不時可見各種各樣的素食店招牌。而即使是很簡陋的餐廳,往往也能提供成套的素食服務。在素食店中,有一家叫做“愛家”的素食餐飲連鎖店在臺北相當有名。這家2008年誕生于“寶島”的素食餐飲企業,至2010年5月初,已在全世界開設了163間分店,其中臺灣地區有26家。 臺灣春節 兩岸在臺中共同舉辦春節民俗廟會 2月7日,即中國農歷大年初五,在經過一天的“試場”之后,2011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在臺中市正式開幕。現場集中亮相的踩高蹺、雙簧、柔術等傳統技藝表演,以及兩岸特色小吃等吸引了大批民眾“捧場”,場面頗為火爆。 “2011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由臺灣“文建會”與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共同舉辦。北京學明藝術團表演有武術、賽活驢、柔術滾燈、五斗齋高蹺秧歌、變臉、雙簧等節目;臺灣本地表演團體則有臺中聲五洲掌中戲團、一心歌仔戲團、九天民俗技藝團、臺北民族舞團等。 此外,現場也設有兩岸特色小吃攤位,臺灣民眾可以品嘗到北京護國寺小吃和南來順飯莊帶來的驢打滾、艾窩窩、京東肉餅、棗花酥等北京小吃。 廟會持續至2月10日,內容包括老北京民俗藝術工藝、攝影及風箏特展,“臺灣好禮行動館”、“臺灣工藝迎春賀歲創藝市集”等活動,夜晚則安排有賞燈祈福。 “團團”、“圓圓”引爆動物園人氣 今年已經是“團團”、“圓圓”在臺灣過的第三個春節。因可能“圓房”備受民眾關注,臺北市立動物園2月5日也涌進超過4.8萬人潮,許多人都是專程去看“團團”、“圓圓”。 臺北市立動物園動物組長石芝菁說,臺北花博帶動臺灣中南部游客北上,5日入園人數是近幾年新高,6、7兩日預估人潮仍會上看4萬人,他提醒民眾要看熊貓最好早點入園。 臺北市立動物園園長葉賈森5日表示,“圓圓”已有發情征兆,但肛周腺體尚未分泌出具有催情效果的氣味,無法誘發“團團”的“性趣”。葉賈森說,預料7到14天內“圓圓”就會進入發情高峰期,園方已備妥“戶外洞房”,布置了水池、棲架、樹木、石頭等擺設,“希望2月14日情人節前后,小兩口可順利圓房”。
編輯:anna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