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城市 → 城市風采|園林城市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青山綠水的大理
大理,自古就有原始而樸素的“敬畏自然”、“親近自然”、“保護自然”的歷史文化傳統。這里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景觀,有嫵媚秀麗的高原湖泊,有神奇幽深的龍潭洞穴,有別具一格的田園風光,被譽為是“多元文化與自然和諧共榮的精神家園”。特別是近年來,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堅持生態優先”的理念,實施節能減排,發展低碳經濟,大力做好青山綠水大文章,一個文明、生態、和諧的新大理正呈現在世人面前。 “洱海清,大理興”,要建設“生態大理”,最重要的頭等大事就是“保護洱海”。為保護洱海,我州創新管理機制,成立了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參與的“大理州洱海保護治理領導組”,形成了一套“多層級流域基層管理體系”。 “洱源凈,洱海清,大理興”。基于這一思路,我州將洱源定為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縣,把洱海流域確定為低碳經濟實驗區。同時,積極籌措資金,建成了洱海西岸和南岸58公里的湖濱帶,開展了大理、洱源、鶴慶、劍川濕地保護行動,恢復建設濕地2100畝。其中,洱源西湖被列為國家級濕地公園。我州還積極創新“兩污”治理的機制和技術,幾年來,建成了寬可容兩張東風卡車并行的截污干渠18公里,截污管網近300公里。在縣市政府所在地,建成3個污水處理廠,在集鎮政府所在地建成8項污水處理設施建成44個村落污水處理系統以及7378戶庭院污水處理設施。 蒼山洱海,山水相依,只有蒼山翠,才有洱海清。多年來,我州強化林業執法和森林資源的保護,大力實施了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綠化造林和全民義務植樹,以及“均山到戶,均股到戶,均利到戶”,還山、還林、還利于民的“林權改革”,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全州共建成各類自然保護區30個,面積達23萬公頃。全州森林覆蓋率由1994年的48.67%提高到現在的58.21%。 據勘探,全州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350萬千瓦,可開發大型水電的裝機容量達1227萬千瓦。“風花雪月”以“風”為首,利用風能發展風電可謂得天獨厚。那么如何利用這些資源優勢“一手抓保護,一手抓發展”? 可以說,我州在節能減排開發新能源的道路上,走得積極而穩健。除原有的西洱河等幾大水電站外,如今正建設的有瀾滄江中上游的小灣水電站、功果橋水電站、苗尾水電站和金沙江中游的龍開口水電站。在全省規劃的38座風電場中,我州就有13座,總裝機容量為1475兆瓦。如今已建成大理大風壩風電場和者磨山風電場,在建的有羅坪山風電場和馬鞍山風電場等十幾座。我州所轄的12個縣市就有半數是“太陽能最佳開發區”。 在把水電、風電、太陽能等資源變成大理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最大潛力的同時,我州還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祥云飛龍公司采用淬取技術和利廢多級浮選,優化生產工藝,對低品位、高雜質的尾礦、廢渣進行回收,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列入云南省循環經濟示范企業。 作為農業大州,家畜、家禽數量非常巨大,這是發展沼氣能源最好的資源。我州結合保護洱海,解決治理畜禽糞便的污染,推廣了“集中供氣式太陽能中溫沼氣站”建設工程。截至2009年底,共建成太陽能中溫沼氣站10座,將家畜、家禽糞便轉化為管道沼氣和精制有機肥,有效減少了養殖業污染。 “風花雪月”,花開滿山,花香萬里。低碳經濟,使下關的“風”更清;綠色產業,使上關的“花”更艷;綠色環保,使蒼山的“雪”更白;洱海治理,使洱海的“月”更明。“生態大理”、“洱海保護”的成績與經驗被國家環保部概括為“循法自然,科學規劃,全面治污,行政問責,全民參與”向全國推廣。大理州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自覺跟進低碳經濟的發展步伐,已編制了《中國大理洱海流域低碳經濟試驗區戰略規劃》,將為建設生態大理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編輯:anna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