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展望“十二五”期待寧夏新跨越
1月24日,記者從自治區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全區人民五年的奮斗,目前我區人均糧食占有量居全國第五位,人均鮮奶占有量居全國第三位,人均水產品、蔬菜、瓜果占有量居西北地區首位。三大經濟指標實現總量“翻番”。 回望“十一五”汗水伴著幸福 “十一五”期間,我區進入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預計2010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1643億元,是2005年的2.7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54億元,是2005年的3.2倍。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80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9倍。 五年來,以寧東基地為重點的新型工業快速崛起,五年累計完成投資1260億元。2010年,全區工業增加值預計達到553億元。新能源、新材料、特色醫藥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新增灌溉面積35萬畝,改善灌溉面積225萬畝,人均糧食占有量居全國第五位,人均鮮奶占有量居全國第三位,人均水產品、蔬菜、瓜果占有量居西北地區首位,率先在全國村村通寬帶。全區45%的村通自來水,25萬農戶用上了沼氣、太陽灶等清潔能源。 “三縱九橫”公路網絡基本形成,公路通車里程達2.25萬公里,太中銀鐵路建成通車,銀川火車站改擴建完成,鐵路運營里程達到1272公里。銀川河東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全面完成,中衛香山、固原六盤山支線機場建成通航。 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三免一補”,“兩基”攻堅提前一年實現,高中毛入學率達到82.5%。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降到9.4‰。 展望“十二五”寧夏大地一座城 “十二五”期間,將寧夏作為一個大城市進行規劃建設,推動沿黃城市帶成為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重要引擎,構筑以沿黃城市帶為核心,固原市為次中心、重點鎮和中心村為補充的新型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快推進沿黃城市帶同城化步伐,促進產業、資本、人口向城鎮集聚,努力把沿黃城市帶建成西北最具潛力、最有特色、最富魅力、最適宜人居和創業的精品城市帶。 預計到2015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2900億元以上,人均生產總值達到4.3萬元(約合6500美元)。城鎮化率提高到55%。人均基本公共服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低收入人群實現應保盡保。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推進工業強區戰略,著力推進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等自治區級開發區升格為國家級開發區。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物流、金融和旅游業,打造輻射西部、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現代服務業基地。高標準建設120個現代農業示范基地。 樹立生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構建沿黃城市帶綠色景觀長廊、賀蘭山東麓生態防護長廊、中部干旱帶防風固沙長廊和六盤山生態保護長廊四大“綠色長城”,大力發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加強節能減排。 加快面向穆斯林世界的經貿文化合作,把寧夏打造成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集散地、我國重要的國內外產業轉移承接基地、中國面向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地區開放合作的人才培育基地。 結構升級在質變中求發展 “十二五”時期,將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和產業關聯度,培育優勢產業集群,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強重點開發區和工業園區建設,規劃建設國家級生態紡織園。以服務周邊、服務內陸開放型經濟為重點,突出發展交通運輸、現代物流、文化產業、特色旅游、金融保險、信息科技、房地產等服務業,努力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圍繞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完善搭建50個科技創新平臺。結合特色優勢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生態環境治理和重大工程建設,啟動實施20個重大科技專項,著力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帶動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創新方式,培養和引進一批高層次、高技能、緊缺型和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為全區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努力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強化區域環境治理,爭取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黃河寧夏段水質保持三類以上。
編輯:anna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