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行業動態—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現代濱海新城在建 大亞灣崛起
輝煌巨變,以此形容“十一五”期間惠州大亞灣發生的變化,一點也不為過。在中華民族日益強盛的大背景下,伴隨著大珠三角在全球視野里的強勢凸顯,大亞灣這片新崛起的能源基地和連接珠三角的要地,被賦予了更為艱巨的歷史使命! 因為有中央、省、市各級領導對大亞灣的“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因為有歷屆區兩委領導的齊心協力,才有大亞灣成就輝煌的5年。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考察大亞灣時提出“要建成國內最好的一個石化區”的要求開始,到《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出爐實施,再到市委、市政府打造大亞灣“大石化、大旅游、大開發、大升級”的全新理念,“十一五”直到“十二五”,大亞灣這座濱海新城崛起的宏偉藍圖正在徐徐鋪就。 “騰飛的大亞灣”、“石化新城”、“和諧港灣”、“海上小桂林”……這些描述大亞灣的熱情詞匯愈來愈多地見諸報端,成為大亞灣的代名詞。森林般的腳手架節節拔高刺向天際,轟鳴著的打樁機聲聲撼動大地,現在的大亞灣處處散發著充滿時代魅力的勃勃朝氣。據統計,“十一五”以來,大亞灣累計實施續建和新建城建項目共200多項,累計完成投資200多億元,一條濱海新城崛起的脈絡愈發清晰。 夢想揚帆:開啟大發展的快速通道 定位:打造世界級石化基地,建設濱海石化新城,“十一五”既是起步期,也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期。 面對一片片高過頭頂的茅草地,大亞灣人著急了 2006年1月29日,中海殼牌聯合化工廠,陣陣的海風帶著絲絲涼意沒能抹去人們臉龐上興奮的紅暈———經過3年多的努力,一件件合格乙烯和丙烯產品從生產線上流出,標志著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順利建成投產。 此刻,相對于曾一度充斥熱情和狂躁而又經歷數十年孤寂和寒冬的大亞灣而言,中海殼牌南海石化項目的投產無異于一股春風,掀開了大亞灣發展的新篇章。與此同時,擺在2006年的大亞灣面前的,是依然相對薄弱的城市基礎設施,是依然為數不少高過頭頂的茅草地。眼瞧著周邊沿海城市的飛速發展,大亞灣人既著急又迷茫,著急的是落后了,迷茫的是該怎么辦。 “大亞灣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政策支持等優勢非常明顯,而且聚集了一屆屆領導、一代代開發建設者們期盼的目光,如果在‘十一五’還沒能騰飛,錯過了大好的發展機遇,我們將是歷史的罪人。”市委常委、大亞灣區委書記許光感慨。要建設嶄新城市的夢想,讓大亞灣在“十一五”期間找到了自我定位:“打造世界級石化基地,建設濱海石化新城的起步期,也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期。”激情的夢想和高端的定位,勢必要在其前行的道路上寫就濃墨重彩的篇章。 路網框架基本形成,實現與深圳、惠陽、惠東路網對接 “從自然形成的小道到拓寬的土路,從坑坑洼洼的砂石路到平整的瀝青路,從三級、二級公路到高速公路,這5年來的變化都發生在我家門口。”一說到路,市民李華感慨萬千。 大亞灣區委、區管委會將“路通財通”、優化投資環境當成“十一五”期間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從澳頭黃魚涌收費站開進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在緊靠海邊的小桂段,淺藍色的海面、遠處若隱若現的小漁村隨時入眼,風景美如畫。2010年3月25日惠深沿海高速開通,從大亞灣到深圳市區僅需30分鐘。“這條路為大亞灣區更好承接深圳的經濟輻射開啟了一條快速通道。”許光說。 5年來,大亞灣區道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路網框架基本形成,并大力推進深莞惠一體化進程的方針,目前已基本實現與深圳龍崗、惠陽、惠東的路網對接。 電力、自來水管網建設不斷完善,給力大亞灣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大亞灣區不斷完善電力、自來水管網建設,適應大亞灣快速發展的需要。全區“十一五”期間電網規劃總投資約16億元,包括4項220KV輸變電工程、8項110KV輸變電工程。至2010年底,《惠州大亞灣“十一五”電網規劃》的所有建設項目已基本完成。大亞灣區電網規模由2005年底的1座220KV站、4座110KV站,發展到目前,陸續有3座220KV站(另有1座220KV惠煉用戶站)、兩大發電廠(LNG昭陽電廠、國華電廠)、12座110KV站(另有2座110KV用戶站南海站和鋼廠站)正在建設完善。 同時,自來水管網的建設也在不斷完善,僅2010年大亞灣區就投資2262萬元鋪設供水管道3.4萬米(含舊城管網改造工程)。如其中已完成的中興中路管網改造工程長達1300米,投資280多萬元,另外該區還將加大東西兩翼環狀供水網絡建設力度。 科學布局:為城市發展植入文化基因 成就:目前大亞灣區綠地率為35%,一批投入近5億元的重點新校區投入使用,區內綠道線路全線貫通 聘請專家把脈,將特色文化融入城市景觀 經濟發展起來了,如何讓大亞灣人民切實享受到發展帶來的豐碩果實,成為新的歷史時期大亞灣的一項重點工作。但大亞灣沒有一座公園,沒有一處讓群眾休閑娛樂的好地方……現實的窘境讓人無法回避。 面對群眾的實際需求,大亞灣區委、區管委會對改善市民居住環境的思路越來越清晰。為了把現代文明、歷史神韻、自然特色融于城市建設,大亞灣聘請了國內外知名的設計院對城市規劃進行科學布局,為文化產業發展把脈,為城市發展聚集更多的文化元素。 公園:人均綠地面積達67.85m2 2004年大亞灣南蛇嶺公園建設啟用,假山、登山步級、觀景臺、涼亭、通廊等齊備,登上南蛇嶺可以一覽澳頭的全貌和海景。隨后,大亞灣大道、石化大道、安惠大道、中興中路南段、中興五路、龍山一路南北段、西南大道等一批重點市政道路綠化工程先后完成。三棵樹紀念林公園、移民村內公園、漁人碼頭(一期)、紅樹林公園等一批公共綠地建設啟用。目前,大亞灣區綠地率為35%,綠化覆蓋面積512.47公頃,綠化覆蓋率32.64%,人均綠地面積67.85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86平方米,人均公園面積4.38平方米。 2010年,大亞灣區著力完善和建設漁人碼頭二期、濱海公園、中央公園、紅樹林公園、虎頭山公園、惠州大亞灣段的綠道網建設、淡澳河整治、污水處理設施等民心工程建設。以上工程完成后,大亞灣區中心核心區初步形成濱海、濱河兩條生態景觀岸線,大大改善人居環境。特別是惠州大亞灣段的綠道網率先貫通,為大亞灣提供生態屏障,成為又一休閑度假勝地。 隨著一批公園項目的相繼推進,老城區換新顏的改造計劃也有條不紊地推進:2008年安惠大道等三線四點改造工程,對安惠大道、龍海街、新澳大道媽廟段城區主要街道臨街立面、景面,進行了大整治、大刷新。 科教文衛:一批高標準的基礎設施投入使用 同時,優先發展文化教育、體育衛生事業,培育有鮮明特色的城市品牌,成為大亞灣建設者們的共識,為此大亞灣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 大亞灣區以教育均衡化和優質化為重點,大力推進示范性高中建設和普及優質高中教育。“十一五”期間,霞涌第一小學、大亞灣第一中學高中部、澳頭第一小學、大亞灣第三中學等一批投入近5億元的重點新校區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同時,大亞灣區規劃以中心區和海岸線為軸心,建設一批文化中心、博物館、電視中心、中心書城、會展中心、現代藝術館等文化設施,形成具有帶動力和輻射力的文化聚集區。 大亞灣區逐步實現城市醫療服務二級架構,提高醫療服務能力。2009年,大亞灣霞涌醫院新住院樓建成投入使用;投資5.1億元,建筑面積8萬多平方米的大亞灣人民醫院新院將在2011年投入使用。 此外,利民、便民和多元的體育服務體系也逐漸建立起來。目前,重新裝修改造的大亞灣區體育中心以及風景秀麗、造型優美的大亞灣帆板賽訓基地已投入使用。 綠道:一條串起全區最美景點的“珍珠項鏈” 在大亞灣版圖不斷更新的內容里,如今再添一道靚麗風景線,她如同珍珠項鏈一般,將大亞灣最動人的景色串聯在一起。這就是大亞灣的綠道。 作為珠三角區域綠道網二號綠道的有機組成部分,途經大亞灣段的綠道主線長41公里,包括濱海岸線11.3公里、森林公園4公里、石化區10.6公里、村莊2.6公里、城區12.5公里,其中將霞涌濱海地區10.4公里作為示范段建設。該線路充分利用了大亞灣區現有的濱海岸線、山地森林、城市休閑場館和現代工業等景觀資源,沿途不僅能感受都市的繁榮,感受現代大石化、大物流的工業景觀,還能零距離接觸自然,領略本地原始鄉土民俗和漁家風情。 大亞灣段的綠道工程建設計劃投入資金2.5億元,2010年底已全線貫通區內綠道線路,并完成沿線的綠化種植。2011年完成綠道全部主線建設和部分節點及配套設施建設。2012年將建設區域級服務區、完善其余節點和配套設施,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結語在一組組看似枯燥的數字背后,是一幅幅藍天白云、綠水青山的生動畫面,大亞灣這顆南海之濱的生態明珠,正散發出宜居、宜旅、宜業的光芒。“濱海新城”,現在不僅成為根植于每個大亞灣人心底的期盼和驕傲,更成為世人眼中越來越閃耀的焦點。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代,大亞灣正以更加清晰的思路,甩開大步向濱海新城邁進。 5年已投近10億元完善環保設施 國家環保部各級官員2010年數度蒞臨大亞灣,在登上游船查看大亞灣海域情況時,很多人不約而同地感慨:“大亞灣的海水原來如此的藍!”5年來,“大亞灣號”經濟動車以年增38.2%以上的速度飛馳,光輝的發展成就,沒有伴隨“光灰”的污染。相反,全區生態環境持續趨好,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滿足國家《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要求,近岸海域水質滿足功能區要求,水質達二類水質標準,水質優良。 強區之路,不僅僅是產業崛起、經濟騰飛,更是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自然和諧。《惠州大亞灣石油化工工業區產業規劃》、《大亞灣規劃區環境保護規劃》等規劃的先后編制,嚴格環保準入,積極推行招商選資政策,把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婉拒門外,共否決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180多個,涉及投資額近13億元。 2010年2月,《惠州大亞灣規區近期發展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通過國家環保部審查,為該區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2010年8月,大亞灣區通過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為提高企業環境管理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礎。 5年來,大亞灣共投入近10億元加強區內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日處理能力3萬噸的生活污水處理廠及其首期配套管網建成啟用;日處理能2.5萬噸的石化區綜合污水處理廠和第一條22公里長的深海排污管線啟用,讓石化區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處理達標后進入深海排放。“第二條33公里排海管線正在進行籌建工作”,大亞灣區環保局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區符合要求的已投產企業均建設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處理能力達4000噸/日,同時大亞灣中心區污水處理廠管網工程不斷推進,到2009年底,該區生活污水處理率已達65.7%。 一出家門口就能到公園散步 大亞灣這5年來的變化究竟在哪里,生活于此的人們最有切身的感受,讓我們來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每天晚飯后,在大亞灣區的紅樹林公園里,常常能看到家住澳頭沙田社區鄧伯的身影。“我喜歡來這里散步,這里環境優美,空氣清新,還可以聽到鷺鳥鳴聲”。傍晚的紅樹林公園,大片紅樹林交織成了美麗的水上森林,白色的鷺鳥時而展翅掠過樹頂,時而踏著濕地低頭覓食。據悉,總投資約5434.5萬元的紅樹林公園目前已基本建好,公園總面積約28.2萬平方米(含淡澳河水域面積),是一個以生態保護為主、觀光休閑和科普科教為輔的生態公園。 如紅樹林公園一樣,2009年春節前建好的漁人碼頭也是人們休閑娛樂的好去處。“我再也不用在家里跳繩健身了”,澳頭一小教師阿艷告訴記者,此前,漁人碼頭廣場是個賣海鮮的臨時場所,夏天又臟又腥,冬天雨后廣場滿是泥濘。如今這里已成為人們休閑的好去處。 “希望大亞灣能建設更多公共休閑娛樂場所。”鄧伯對記者說的這句話并非空想,他的愿望將逐步得到實現。 除各大公園外,大亞灣區還十分重視村、社區的休閑娛樂設施建設。目前,該區巖前、東聯、新聯、塘尾、橋東等多數村、社區均建有小型體育公園,村民們一出家門口就可以到公園休閑娛樂。 記者手記 從城市建設的細節讀懂飛躍 一條條寬敞通暢的街道,在不斷的拓展中拉開了城市框架; 一棟棟拔地而起的高樓,流淌著濃濃的藝術與現代音符; 一座座美麗的公園和連片的綠地,鳥語花香,白鷺翱翔…… 大亞灣提出打造石化新城的目標,不斷加強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城市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形成推進城市發展的大城建氛圍。難能可貴的是,大亞灣總是按照以人為本、突出特色、注重生態的原則,立足戰略性、突出前瞻性、講究藝術性、強調科學性的現代城市規劃要求,將科學的規劃作為整個城市建設的藍圖,圍繞“石化新城、綠色港灣”的定位,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統籌發展、集約發展等新理念融入到城市規劃中去。 可以說,現在的大亞灣正用最溫柔的城市語言和最細膩的城市細節,表達著自己在城市建設中的個性,而廣大的大亞灣市民也正是從這一處處細節的變化中,欣喜地感受到大亞灣城市建設的鏗鏘步伐。大亞灣的建設者們正以飽滿的創業熱情和負責的敬業精神,積極投身到城市建設的滾滾熱潮中,用一場又一場漂亮的戰役,一項又一項浩大的工程,推動著這座城市的騰飛和跨越。
編輯:anna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