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上海歷史風貌保護探索新模式
上海歷史風貌保護探索新模式 武康路“活化”街區力求原汁原味 既不是商業開發,也沒有動拆遷,居民還是那些居民,單位還是那些單位,只是通過還原深深的庭院,幽靜的小巷,以及尋常人家的住屋,使上海那段經典的歷史風貌得到了“活化”。作為上海風貌保護道路試點的徐匯區武康路街區綜合整治,正在探索一條歷史風貌街區保護的新模式,經過半年多精雕細琢,目前各項工程性措施已接近尾聲。
風格迥異的老房子,是上海的“寶貝”。根據上海城市規劃,將對12個中心城歷史文化風貌區,以及區內144條歷史風貌保護道路進行整體規劃保護。對歷史風貌的保護,既不能將老房子抑或其所在的歷史風貌區作為“城中村”,采取一種傾向于“凍結現狀”的消極保護政策,又不能不切實際地對老房子或歷史風貌區進行商業置換與開發,處處“新天地”。如何在發展中實現保護,體現“原汁原味”? 武康路是上海衡山路-復興西路歷史風貌區內,集中體現上海歷史風貌的一條具代表性的馬路。路的北端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的花園,路的南首是宋慶齡故居。由東向西全長1170米的路兩旁,坐落著14處建于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優秀歷史建筑,以及37處保留歷史建筑。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變遷,一棟棟老房子還在,而和老房子風格伴生的街區色調、圍墻、路燈等街區“配件”卻在不經意中流失,符合老房子和街區環境的歷史風貌也褪色了很多。還原這段經典的歷史風貌,徐匯區嘗試探索以“活化”要求對武康路歷史風貌街區進行復原性維修。 “活化”街區的第一步,是對整個街區容貌的“修舊如舊”。據徐匯區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朱志榮介紹,所謂的修舊如舊,并不是簡單地恢復陳舊,而是通過傳統工藝與創新工藝的結合,以求恢復經典。如在優秀歷史建筑武康大樓的修復過程中,墻面經過洗刷后,歷史上曾經修復的痕跡斑斑駁駁地顯示了出來,成了“大花臉”。工程人員通過創新工藝,先涂抹一層薄薄的泥漿,再用水洗的方法將干黏石洗出來,最后涂上一層薄而透明的保護劑,既恢復了大樓昔日的風采,又較好地解決了外墻滲水問題。 武康路的綜合整治,并不局限于標志性的歷史建筑,而是統籌考慮整個街區的各類元素。大量坐落在各保護建筑之間的住宅,經過“整容”,風格得到了統一與協調,與對兩旁建筑同時得到修復的,還有整條馬路的道板、路燈、綠化、圍墻等與老建筑共生的街區“配件”。比如,武康路400弄附近有幢西班牙式老房子的圍墻是后來砌的,風格和原先的完全不一樣,這次修復中,通過查閱檔案資料,將圍墻重新復原為墻頂有起伏、墻面帶漏窗、有兩扇拱門的鵝黃色西班牙式樣。工程人員還為路旁每一棵梧桐樹定制了樹穴。 保護歷史風貌,眼里不能只看到老房子,更要看到人,看到百姓生活。武康路保護性整治中,沿線11條弄堂同時得到整治。一些年久失修的住宅內,老化的電線、漏雨的屋頂、兩次供水管道等得到了維修。經過衛生設施改造,不少老住宅內的居民告別了“拎馬桶”的日子。與海派的建筑元素同時被保留的,還有上海人家的生活氣息。比如,武康路沿路一些老房子的部分窗戶裝有不銹鋼防盜窗,有些店鋪裝有鋁合金卷簾門。這些裝置雖說不在保護范圍,但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經過反復設計,將不銹鋼的防盜窗和卷簾門改成了既和老房子風格接近,又結實耐用的鐵藝窗罩和網格狀卷門。原先雜亂的菜場,也并沒有受到“驅逐”,而是通過規范管理,繼續掩映在梧桐樹下。據悉,武康路街區綜合整治,通過市、區兩級政府和建筑使用單位三方籌措的方式,解決了資金來源。
編輯: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