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重要成果,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活動的主要載體。在世界眾多的城市中,只有極少數能夠成為聚集全球資源、影響全球發展的綜合性中心城市,即世界城市。擁有多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城市,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當前,我國許多城市都在積極研究自身的定位和發展問題,如香港一直致力于世界城市建設,北京市把“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寫進北京市“十二五”規劃綱要,上海市以成功舉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為契機聚焦世界城市建設。在學術理論界,關于世界城市的研究方興未艾,國內外學者從不同層面探討世界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問題。認真梳理這些研究成果,對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世界城市的主要特征
在學術理論界,盡管關于世界城市的研究已有一定時間,但對于什么是世界城市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也沒有哪一個權威的國際機構以定量的指標來界定世界城市。不過,像紐約、倫敦、東京等是人們比較認同的世界城市。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可以將世界城市的主要特征概括為以下三個方面。
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否具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是衡量一個城市是不是世界城市的首要指標。強大的經濟實力主要表現在城市生產總值總量大、人均水平高,產業結構合理、先進,特別是具有發達的第三產業和發展潛力巨大的新興產業,金融業發達,高端企業發展迅速,對世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如果將世界經濟看作是跨國資本組織和控制下相互關聯的市場和生產單元,那么,世界城市則是這種組織和控制的中心所在。
強大的集聚能力。世界城市之所以能夠在全球產生巨大影響,不僅在于它的經濟總量大,而且在于它的集聚能力強,吸引著大量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和信息流等,從而形成巨大的流量和交易量。其中,流量就是控制力,交易量就是影響力。通常而言,世界城市是大量國內和國際移民的目的地、跨國公司總部和國際組織的聚集地。
強大的國際交往能力。強大的國際交往能力是世界城市的重要特征。一方面,先進、安全、便捷的通訊服務和發達、現代、立體化、可持續的交通體系,是世界城市具有強大國際交往能力的硬件基礎;另一方面,多元、開放、大眾參與的文化交流活動為世界城市強大的國際交往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軟環境。在世界城市,不僅休閑文化、娛樂文化等廣泛普及,而且高雅文化獲得巨大發展,全球文化精華得以匯集、交流。
一些專家學者認為,準確理解世界城市的內涵,還要把握以下兩點:
一是,世界城市與國際城市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兩個概念。國際城市是指與世界其他城市之間具有較高經濟、政治、文化交往度的國際化、現代化城市;而世界城市是國際城市的高端形態,聚集了世界高端企業總部、高端人才等,是國際活動的聚集地,對全球經濟、政治、文化等都具有重要影響。與國際城市不同,世界城市在數量上是相當有限的。
二是,世界城市通常是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世界城市的形成與其周邊城市的發展密不可分,世界城市的影響力也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其所在的城市群。比如,紐約與其周邊40多個城市即美國東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共同構成了世界第一大城市群;倫敦周圍集中了英國最主要的幾個產業城市,如伯明翰、曼徹斯特、利物浦等,是英國產業密集帶和經濟核心區;東京則是由一都七縣組成的首都圈,其核心是東京和橫濱,東京和橫濱加上千葉等構成了“大東京”的概念。正是依托于這些城市群,紐約、倫敦、東京才具有巨大的世界影響力。
世界城市面臨的挑戰
當前,世界城市已經成為一個令人興奮的概念,受到世界眾多城市的青睞,許多城市都將建設世界城市作為發展目標。一些學者認為,要建設世界城市,就必須清醒認識建設世界城市面臨的挑戰。如果不能很好地認識和應對這些挑戰,世界城市建設就容易出現“不良反應”或“副作用”。從實際情況看,世界城市面臨的挑戰主要集中在城市規劃、城市管理、社會分化等問題上。
城市規劃問題。如何搞好城市的合理規劃、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建設世界城市必須首先解決的問題。一些世界城市對此有過探索。比如,倫敦為解決快速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產生的住房、交通、環境及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矛盾等突出問題,通過用行政手段控制市區新建工業、圍繞市區建綠帶、在外圈擴建城市等手段,形成了圍繞中心城區的“環狀路網+綠帶+衛星城”的典型模式。紐約為促進可持續發展,先后經歷了以“再中心化”、“鋪開的城市”、“3E(經濟Economy、環境Environment、公平Equity)先行”為主題的三次大都市區規劃,使城市建設的重點從疏散中心城區辦公就業發展到把紐約改造成為多中心的大城市、再發展到提高地區生活質量。這些探索對其他城市特別是致力于建設世界城市的超大型城市具有借鑒作用。當然,建設世界城市不能照抄照搬,而應從自身實際出發搞好規劃,在不斷探索中形成自己的城市特色和風格。
城市管理問題。世界城市是全球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和信息流等的匯集地,是大量國內和國際移民的目的地,是跨國公司總部和國際組織等的聚集地。居住和工作在世界城市的人們不僅數量龐大,而且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這對城市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時,由于聚集在世界城市的跨國公司總部和國際組織不僅數量眾多,而且自身都具有較大影響力、具備某種“強勢”,它們在運作和活動時往往從自身利益出發、服務于自身的戰略布局,在一些時候可能與世界城市的發展戰略相沖突,這也對城市管理提出了挑戰。因此,如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是世界城市必須解決好的課題。
社會分化問題。處于全球城市體系頂端的世界城市,往往容易成為貧富懸殊的地方。在這些“世界經濟的指揮部”里,既有大量從事金融、管理等高技術勞動的高薪人員,也有不少從事低技術勞動的低薪人員;既聚集著大量富人,也聚集著不少低收入人群,如清潔工、存貸保管員等。從目前情況看,隨著貧富差距的不斷擴大和國際移民的大量增加,世界城市的社會分化問題也日益嚴重。有學者甚至將世界城市分為“堡壘”和“隔離區”兩部分:“堡壘”服務于跨國精英階層的特定需要,“隔離區”則演變為社會底層的貧民窟。如何改變這種狀況,是世界城市建設過程中需要認真應對的問題。
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展望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綜合國力的提升,特別是在我國成功舉辦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后,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的呼聲越來越高。國內一些學者認為,國外世界城市的發展為我們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提供了有益借鑒。此外,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為我們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提供了重要保障?梢灶A見,在不遠的將來,我國的一些大城市將成為世界城市網絡的中心和重要節點,我國將出現一些有影響的世界城市。那么,如何建設我們的世界城市呢?學者們特別關注以下四個方面。
注重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的聯系。建設世界城市并非一個城市的單打獨斗,而應建立在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緊密聯系的基礎上。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一個核心城市的發展迫切需要周邊諸多功能性城市組成的城市網絡來支撐和配合,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之間的緊密聯系成為世界城市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核心城市作為區域經濟、政治、文化的中心,在周邊建設和發展衛星城和新區,通過產業鏈和產業轉移帶動周邊城市發展,不僅可以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而且能夠推動周邊地區的城市化進程。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因此,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不能僅僅將聚光燈投射到一個城市,而應當注重核心城市與周邊城市之間的聯系,不僅注重發揮核心城市的吸納、集聚效應,而且注重發揮核心城市的擴散、輻射作用。
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當前,我國城市發展面臨著人口膨脹、能源短缺、環境惡化、“碳約束”加強的嚴峻形勢,要想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理念,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低碳發展的創新之路。為此,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結構優化、技術先進、清潔安全、附加值高、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其中有兩個重點:一是加快發展服務業。實踐證明,經濟發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越高,發展服務業的條件就越好。發展服務業,有助于增強城市的集聚和輻射能力。我國一些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應充分發揮人才、物流、信息、資金等相對集中的優勢,盡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二是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世界經濟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搶占新一輪經濟科技競爭制高點的戰略選擇,建設世界城市必須緊緊抓住和切實用好這一機遇。
制定城市文化發展戰略。世界城市的魅力不僅體現在其豐富的資本和信息、充沛的人流和物流上,更體現在其豐富的文化資源方面,包括文化遺產、歷史古跡、教育研究、傳媒娛樂、時尚文化等。紐約的電視、廣播、報紙、雜志、書籍等,倫敦的悠久歷史、文化底蘊、宗教傳統與獨特的社會風貌等,都是其成為世界城市的重要推力。我國擁有5000年文明發展史。悠久的歷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決定了我國建設世界城市并不是復制一個倫敦、再造一個紐約、克隆一個巴黎,而是要以深厚的中華文明積淀為依托,吸收融合世界文明成果,形成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獨特人文魅力、豐富文化內涵和較高文化品位的中國特色世界城市。
提高管理和服務水平!俺鞘,讓生活更美好!背鞘械闹匾δ芎湍康木褪亲尦鞘兄械娜藗兩畹酶用篮。對于世界城市而言,這一功能和目的不能弱化和偏離,而應該比其他城市堅持得更好。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集聚人才和資源,彰顯世界城市的獨特魅力和強大吸引力。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一方面必須形成與世界城市相匹配的城市管理能力,不斷推進城市管理體制創新,完善城市應急管理機制,做到精細化管理、科技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另一方面,必須注重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在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生態環境等方面加大投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