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遺產要聞 ![]() |
|
溫州:保留城市的記憶
日期:2008-06-27 來源:溫州日報 作者:舒展波 我要評論()
本報日前的兩則文化新聞鼓舞人心——市區三處歷史文化遺產經獲批“就地保護”,其中陶化罐頭廠是首個受保護的工業遺產;我市設立全省首個歷史文化保護發展基金,市財政將撥付2000萬元,首期400萬元啟動資金已到位。從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種文物保護的長遠眼光,更體驗到了在城市保護和發展的難解矛盾中,我們找到了正確的解讀。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然而,城市建設中不少模仿、復制現象十分普遍。而且,一些城市盲目追求變大、變新、變洋,熱衷于建設大廣場、大草坪、景觀大道、豪華辦公樓,這些項目卻往往突出功能主題而忘掉文化責任。因此,尊重和珍惜城市的歷史傳統、地域風貌和文化特色,方能保持并彰顯一個城市所獨有的文化韻味。 一些城市在“舊城改造”、“危舊房改造”中,由于急功近利、經濟利益驅使等人為因素,實施過度的商業化運作,采取大拆大建的開發方式,致使一片片積淀豐富人文遺存被拆遷和破壞的事件屢見不鮮。從市區的三處歷史文化遺產獲批“就地保護”,及前幾年朱自清、蘇步青故居得到的妥善保護,這些確實難能可貴。在寸土寸金的商業環境下,政府舍得投入,不惜高額保護資本,這既是我市文化大市建設中的一項“大手筆”,也是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 我市是南戲的故里,是永嘉學派的誕生地,民間巷衢應該遺留著不少有光彩的文化足跡,如何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如何算清楚“拆遷、保護”這兩筆賬目,便成了城市建設中的重大話題。其實,繼承和發展、歷史傳統和現代化要求都是人們的需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入展開,關鍵是要讓社會各界更好地體味與認同它的價值,歷史文化的價值同樣蘊藏著巨大的財富。 對此,精心呵護歷史文化遺產,維系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是人們生存發展的心理需求,也是當代人對祖先和子孫的責任。這里,我們還欣喜地看到,我市啟動2000萬元專項歷史文化保護發展基金,來保護“文化家底”,這將為我市優秀歷史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隨著一批批瀕臨失傳的民間工藝將得到傳承,文物古跡得到修繕維護,我們有理由對甌越文化的保護前景充滿信心和憧憬。 當然,隨著城市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城市化浪潮的推進,在日新月異的改造中,保存城市的記憶,堅守祖輩的文化家園,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