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植物 → 植物動態 ![]() |
|
華南植物園專家建議在地震災區實施香根草生態工程
日期:2008-06-27 來源:中國科學院 作者: 我要評論()
近日,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夏漢平建議,在災區開展生態恢復的過程中大規模采用香根草生態工程技術,對災區生態與經濟的恢復大有裨益。由于地震受災地區位于岷山-橫斷山生物多樣性保護關鍵地區,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環境非常敏感的地區,是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而且受災面積巨大,重災區就達10萬平方公里,因此地震很可能嚴重損害了災區的生態系統。具體而言,此次災害至少從以下幾個方面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一是大量的植被遭到破壞,很多野生動物失去家園;二是很多山體出現滑坡、水土流失與泥石流等次生地質災害;三是在災后防疫過程中使用大量消毒劑、滅菌劑,以及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腐爛動物尸體的影響等,導致當地的土壤和水體(包括地下水)出現不同的污染;四是當地生態系統的平衡遭到破壞。目前,災后重建,包括生態恢復的工作即將展開。 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是禾本科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被人類利用已有近千年歷史。特別是最近20年,當人們發現它的水土保持與環境治理功效后,該植物迅速在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推廣應用開來。如今,全球至少有100個國家和地區在引種栽培和推廣利用香根草,并將它視為人類戰勝水土流失的新希望。香根草雖然原產熱帶地區,但它能適應較廣的氣候、土壤和水文條件,在我國南方各地均能生長發育,在廣東吳川等地還有野生的香根草分布。香根草最重要的用途是水土保持,主要原因是: 一是它具有縱深發達、堅實強大的根系,一般可長到2至3米甚至5米的深度,被認為是世界上根系最長的草本植物;更為重要的是,其根系具有強大的抗張力,是同等直徑軟鋼的1/6,具極強的穿透能力,能牢固地固持土壤。 二是香根草的莖稈堅硬,攔截效果好,而且地上部分簇生成叢,能形成致密的綠籬帶,成為一種能有效攔截地表徑流和泥沙的“生物壩”。除成功用于水土流失治理外,香根草在山體、公路和鐵路邊坡的保護與滑坡控制,水庫、堤壩的穩固,風沙地的防風固沙,金屬尾礦植物修復,采石場的復墾,污染水體的凈化,垃圾場的植被覆蓋,即使在非常貧瘠、緊實、強酸堿,甚至具有重金屬毒害的土壤上都能生長,并且在其他一些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重建等方面,都有良好效果。 三是當香根草被用于水土保持和環境治理時就統稱為“香根草生態工程”。而且,實施香根草生態工程所需的成本造價比土石方工程低得多,前者通常只是后者的10%到20%左右。 四是由于香根草易栽培、易管理、生長快,極少有病蟲害,且保水、保土、增肥,改善小環境,因此它還是一種非常理想的用于生態恢復的先鋒植物。 香根草,顧名思義就是根內含有“香油”的植物。過去對它的利用主要就是取其根油,作為調制各種香精的重要原料。香根油是制造香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同時它又是天然定香劑。近年來還將香根油用作殺菌劑和殺蟲劑;其根還可用來治病,磨成粉后可制成香袋驅蚊蟲。此外,香根草的嫩葉可作為動物飼料。該植物生長快、產量高,可作燃料、肥料、紙漿和食用菌的培養基等。傳統上,這種植物一直被用來蓋房、編草席、草鞋、籃子、掃帚,近些來年,它又被編制成各種精美的工藝品等。它的主要功能是將活體香根草應用于農業和非農業保護,而將其修剪物或干植株作為副產品應用于工藝品編織、食用菌培養、房頂覆蓋、動物飼養和醫藥衛生等領域。 香根草技術于1988年由國際香根草網絡組織主席Richard Grimshaw先生親自傳授到我國,如今已在南方近20個省區(包括四川、重慶)推廣開來,廣泛用于水土流失控制、固土護坡、污染環境治理以及生態農業建設等方面,香根草工程應用技術是目前治理公路塌方,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源和大氣污染,生活垃圾污染,采礦對環境的破壞的理想生物措施技術。這一項效果好成本低的治標和治本相結合的生物措施一直是決策部門和科學家們所企求的。該項目適用于公路或鐵路的邊坡保護,河流水域的水土保持與防洪固堤,采石場和金屬尾礦的植被恢復,垃圾場的綠化與垃圾污水的凈化以及沿海地區的防風固沙與鹽漬地改良,所開展的工程絕大多數都取得了成功。一些地方還結合香根草的二次開發利用,為當地農民擺脫貧困開辟了一條新路。 顯然,香根草技術在四川地震災區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專家強烈建議將香根草技術應用于災區的生態恢復與重建中。為使該技術在災區成功實施并取得成效,專家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盡快組織生態學、植物學、地質學、水利工程學、環境科學等方面的專家科學制定災區生態恢復與重建規劃,包括實施香根草技術的規劃。這是做好生態恢復工作的前提; 第二,建立大型香根草種苗基地?紤]災區受災面積較大,可考慮在當地建立10個左右面積在5-10公頃的大型種苗基地。這是大規模實施香根草技術的基礎; 第三,廣泛宣傳發動,培訓基層技術推廣人員和農民,讓他們認識香根草,掌握香根草技術。這是大規模實施香根草技術的主體; 第四,多點實施不同類型的香根草示范工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固土護坡工程、植被恢復工程、污水凈化工程、生態農業工程等,并組織現場交流。這是大規模實施香根草技術的關鍵; 第五,建立加工基地,實現對香根草產品的二次開發,如編制工藝品、提煉香精油、培養食用菌、造紙等,幫助災民脫貧致富。這是在災區大規模實施香根草技術的動力。 專家說,如能在汶川地震災區推廣香根草技術,不僅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加速災區生態恢復的進程,而且還可成為災民開展生產自救,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手段。誠然,香根草技術并非萬能,它不能解決所有生態環境問題。在實施香根草生態工程的過程中,也還要考慮結合使用其他的生態恢復措施,包括實施必要的工程技術措施等。只有這樣,才能持久有效地控制次生地質災害,也才能將受損的生態系統更快更好地恢復。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