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遺產要聞 ![]() |
|
加強自然遺產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
日期:2008-08-04 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汪汀 我要評論()
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邀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就“中國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專題接受集體采訪為了全面展示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推動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2008北京國際新聞中心于7月28日舉辦“中國自然遺產與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集體專題采訪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和國家文物局的相關負責人出席了會議,并回答了記者關于自然、文化遺產保護與監管方面的問題。 規劃、科技、可持續發展一個都不能少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巡視員王鳳武介紹說,我國非常重視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城市園林和世界遺產的保護工作,在規劃管理、保護監督、資源評價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在回答記者關于如何協調城市建設與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司副司長孫安軍表示,《城鄉規劃法》、《風景名勝區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城市綠線管理辦法》、《城市紫線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都對此作出了相應的規定,要堅持“規劃先行”的原則,按照各項法律法規,強化保護規劃的編制和執行,將城市文化遺產的保護納入到城市建設規劃中。 王鳳武強調,我國在遺產保護和監管中采用的科技手段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指導下,大部分遺產地均建立了以景區衛星遙感監測、景區容量監測等尖端科技監管系統為代表的科技監管體系,實現了對遺產地土地利用、建設工程、生態環境、火警突發、自然災害、游覽秩序等保護管理工作的實時動態監測,尤其是景區衛星遙感監測系統的運用,大幅提升了保護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從而實現對遺產地規劃實施情況以及資源環境保護狀況的定期與不定期監測。通過對遺產地實施大面積的景區衛星遙感監測,提高了遺產地現代化、科技化、信息化、數字化的管理水平。 20年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致力于引導各遺產地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服務社會,促進遺產資源永續利用。各地以世界遺產、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城市園林為主要載體發展旅游事業,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一些地處偏遠、貧困地區的遺產地的交通、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有了較大改善,帶動了人民群眾脫貧致富。此外,各遺產地非常重視遺產的科普教育功能和展示展出功能,開展了資源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教育,增強了全民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意識。 保護遺產任重道遠 王鳳武表示,盡管在遺產資源保護和規范化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我國遺產保護管理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進一步強化對遺產的保護和管理,針對目前我國遺產保護管理工作的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加強我國世界自然遺產地和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保護管理規劃編制工作,建立和完善重大文化自然遺產保護管理規劃體系,完成總體規劃的編制和審批。科學劃定核心景區,加強核心景區保護規劃的編制工作,把核心景區劃定作為強制性內容納入總體規劃,制定具體的保護措施嚴格實施。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建立健全重大文化自然遺產監督檢查和保護管理績效評估制度,加強對我國世界自然遺產地和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地保護管理狀況的監督檢查,優化重大文化自然遺產長效管理機制。做好《風景名勝區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宣傳貫徹工作。研究制定《風景名勝區管理技術規范》和《歷史文化名鎮(村)遺產資源分類與調查評價標準》等技術標準與規范,促進文化自然遺產資源的標準化管理。 加強監管能力建設。建立健全重大文化自然遺產監管信息系統工程,對保護狀況和規劃實施情況進行遙感動態監測,積極推進遺產地數字化管理基礎工程建設,完善技術和服務支撐體系,全面加強遺產保護的科學研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對重大文化自然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視。積極做好員工隊伍的培訓與教育,提高行業人員的專業技術能力。拓寬融資渠道,廣泛吸納社會資金參與重大文化自然遺產保護,建立健全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 增加交流彰顯“人文奧運”理念 截至目前,我國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已經達到187處,占國土面積的1%%;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09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157處;有24處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名城(鎮、村)、城市園林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資源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根據2005年12月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的規定,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 近幾年,文物展覽成為中法文化年、中俄國家年、中意文化年等國家交流活動中的亮點,在配合國家外交大局和對外文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功主辦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形成《蘇州宣言》、《西安宣言》、《紹興共識》、《北京文件》、《城市文化北京宣言》等國際文件,提高了我國在國際組織中的地位和影響。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表示,下一步我國將啟動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遴選工作;推進故宮、晉東南及陜西韓城地區早期建筑、青海塔爾寺等重大文物保護維修工程項目;做好南水北調工程、三峽工程、川氣東送等大型基本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做好嵩山歷史建筑群和五臺山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推動與中亞五國聯合申報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項目的合作;辦好奧運系列展覽,彰顯2008“人文奧運”理念。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