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遺產要聞 ![]() |
|
世界文化遺產守護人——謝孝思
日期:2008-10-24 來源:蘇州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一位走過一個多世紀的老人離開了。 蘇州不是他的故鄉,卻是他鐘愛了大半輩子的地方。 62年的蘇州歲月里,謝孝思的名字與蘇州園林、書畫、評彈、彩繪、道教音樂等等“最蘇州”的元素緊密相連。從文物保護到園林修復,從文藝創作到人才培養,沒有人會懷疑他作為 “蘇州功臣”的評價。 對于2500多年的蘇州來說,一個人的一生也許只是其中的短暫一瞬。謝孝思把一生中最好的日子給予了蘇州,為蘇州文化添薪續火,讓蘇州的精彩繼續延續。 離別總是傷痛的,我們懷著哀思祝福老人一路走好。 “只要是關于蘇州園林的事,謝老從不推脫。 ”市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副主任周崢剛剛參與了《一個人與一座城市——謝孝思與蘇州文化》寫作,訪問了很多和謝孝思一起工作過的人,他告訴記者,無論是解放之初的園林整修,還是他年事已高后主持編撰《蘇州園林品賞錄》,無論是親筆為園林題寫匾額,還是面對《蘇園六紀》的鏡頭講述對蘇州園林的感情,甚至是為蘇州園林培養自己的導游講課,只要與園林有關,謝老總是熱心參與。 最快樂的日子獻給園林 謝孝思與蘇州的情緣開始于1946年夏天。那一年,他執教于蘇州大學前身之一的國立社會教育學院藝術教育系,院址就在拙政園,“我記得當年我在園中山坡的草地上備國文課,在遠香堂上美術課,環境十分清靜優雅。 ”于是,與蘇州園林半個多世紀的不解之緣從此開始。“從一九五二年開始以后的三四年間,我在蘇州的主要工作是文化建設方面的,特別是園林修整方面的,現在的蘇州園林和一些名勝古跡所能保存下來的,基本上都是我所經手的,這是我對蘇州的最大成績,也是我平生最快樂的事。 ”謝孝思曾這樣說。 創造修復園林史上奇跡 解放之初,當時的市領導與謝孝思交談時,希望把蘇州園林恢復起來,在保存文物的同時發展園林旅游。謝孝思與懂園林的周瘦鵑、范煙橋、陳涓隱、蔣吟秋、汪星伯等,以及上海、南京的園林專家陳從周、劉敦楨一起組成了蘇州市園林修整委員會,共同商議如何整修。首先修的是留園。整修工程開始于1953年5月間,謝老和伙伴們一起先用兩個月的時間清理場地、動遷棚戶人家,同時摸清全園景點,訪求能工巧匠,組織工種隊伍,采集建筑材料,做好施工準備。留園的修復被建筑學界看做是“修復古典園林史上的奇跡”,“利用舊料,保證質量”是修復留園得以成功的關鍵,為其它古典園林的修繕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和范例。除了留園,留下謝孝思“痕跡”的古園古寺還有很多。從拙政園到獅子林,從虎丘到寒山寺,當年的修復工作都有謝孝思的參與。 夾墻泥土里掘寶 謝友蘇是謝老的長子,從名字中的“蘇”字就可以想見他的父親對蘇州懷著怎樣的感情。父親告訴他,當年修復留園很多物件都是他親自“淘”來的。從留園中部南面水池的涵碧山房、明瑟樓、綠蔭軒,東面的曲溪樓、清風池館,池中的小蓬萊,到東部還我讀書處,中部北面的遠翠閣、汲古得綆處等均在原址上恢復起來,200多丈長的走廊也利用舊料修建起來,加上假山、鋪地、綠化等方面的配合,謝孝思用“出色”來評價當年修復留園的浩大工程。 在解放后的整修中,謝孝思將已經被占用的西部花園劃歸拙政園,又和其他園林專家一起,將當時已經荒廢的社教學院操場改建成現在的拙政園東部花園。獅子林中的家具擺設是與謝孝思交好的園子舊主老管家指點后從夾墻中發現的,立于寒山寺門口的照墻上鑲嵌的“寒山寺”石碑則是謝孝思帶著大家從泥土里發現的。
【謝孝思簡介】 謝孝思,字仲謀,著名國畫藝術家。1905年出身于貴陽。謝孝思自幼受家庭熏陶,酷愛繪畫書法。1927年,他考入中央大學藝術教育科國畫組,師從名畫家呂風子、汪采白、徐悲鴻等學習書畫。 1933年,謝孝思任達德中學校長。抗戰勝利后,他擔任蘇南文化教育學院藝術系教授。歷任江蘇省美協副主席、蘇州市文聯名譽主席、蘇州美術教育學會會長等職。謝孝思畢生心血傾注于繪畫、書法的研究與創作。他極善于在畫面上將詩情畫意熔為一體,加上清新雋永的題款,或詩或文,緊扣題旨,使整個畫面渾然一體、不可缺少,活脫出濃郁的民族特色,民族氣派。謝孝思的代表作有:《盆菊》、《梅花》、《太湖之夏》、《峨嵋金頂》、《蘇州名園石譜》、《黃山松譜》、《壽石》等等。現有貴州美術出版社出版的《謝孝思畫集》。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遺產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