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城市 → 城市風采 → 國家園林城市(城區) ![]() |
|
國家園林城市系列之:青山綠水好風景 園林生態新常州
日期:2008-11-10 來源:中國建設報 作者: 我要評論()
園林綠化建設——拓展和凸顯江南水鄉特色 近年來,常州市政府投入公園建設資金30億元,新建和改建敞開面積較大公園21個。市區各類游園綠地,星羅棋布。市民開窗見綠色,出行500米就可步入可游憩的綠色空間,出行1000米就有一座大型公園綠地,美景勝跡讓市民流連忘返。除古典園林東坡公園今年底改建對外開放,其余已全部向市民免費開放!肮珗@敞開、還綠于民”的做法被江蘇省人民政府作為公園建設和管理的經驗向全省推廣。 常州園林的建造歷史淵源流長,近年來更是重視突出植物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創造了一個個富含常州地方特色和人文歷史內涵的現代園林,凸顯了常州優美的人居環境。敞開改造后的紅梅公園,突出“民本、生態、文化、現代”的理念;使紅梅公園真正成為了大眾的樂園、城市的綠肺、園林的典范;園內大樹繁茂,季相豐富,樹種達276種,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生態與文化共融的景觀內涵。 常州市委、市政府始終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對市區的約園、意園、近園、未園四個古典園林制訂了專項保護規劃和實施計劃。素有“中國江南第一城,淹城奇觀甲天下”美稱的淹城遺址公園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春秋時期三城三河地面城池遺址,按照“城內遺址立足保護、城外大規模綠化防護、入口區綜合開發”的原則進行保護性開發建設。 此外,先后建成的市民廣場、文化宮廣場、東方廣場和懷德廣場等多處廣場綠地,廣場內植物群落結構科學合理,植物造景形式多樣,綠地率均在60%以上。廣場內的園林小品、雕塑突出了常州的人文歷史、地域文化、工業文明等景觀特色,與周圍的綠色景觀環境協調映襯,展示常州廣場建設的時代風貌。 常州城郊無山脈丘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防護綠地建設。2006年,投入資金8.72億元,實施了“八路八口”綠地建設,新增綠地1422公頃;2007年又投入資金8.24億元,實施“新八路八口和四河”綠地建設,新增綠地2450.4公頃。 這些生態防護綠地,因地就勢,選樹適地,高低錯落,綠色充盈,實現了“不管省道國道,條條都是綠色通道;不論路口道口,處處都是綠色窗口”的大地景觀效果,成為常州園林綠化的亮點。 對市內河道,常州市實施了以“水清、堤固、岸綠”為目標的整治工程。47條市內河流,通過生態修復,使市河成為城市生態和景觀建設的新亮點,京杭運河、關河、南市河、北塘河已成為常州特有的風光帶。 服務市民為本——提升現代人居的環境理念 常州市提升新建居住區的環境理念,綠地指標和景觀品位大大提高,創造了一批色彩宜人、景觀優美的園林式居住區。同時對常州原有小區開展綠化環境整治活動,改善景觀、見縫插綠,大大提升了綠化水平,使得原有小區整治工程獲得了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發的“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目前,常州市建成的園林式居住區有50個,占總數的62.5%。近5年新建居住小區平均綠地率達36.1%,舊小區通過綠化整治,綠化覆蓋率得到大幅提高。 針對單位綠化工作,常州廣泛開展創建園林式單位和綠化達標單位活動,將企業文化、企業形象等理念應用到企業單位綠化的設計思維中,形成了一批特色鮮明、景觀質量和養護管理水平較高的園林式單位。建成區有園林式單位170個,占總數的63.4%%。城市主次干道沿街單位實施拆墻透綠,進行垂直綠化,提高道路綠視率,拓展空間景觀。自2002年起,全市新建單位全部采用透空圍墻,使院內綠化景觀與院外協調共享。 常州市夏溪鎮和嘉澤鎮被命名為“全國花木之鄉”和“全國花卉苗木示范基地”,花卉苗木銷售網絡遍及全國各地。常州現有生產綠地9806畝,市花月季栽培技術享譽全國,培育的300多個品種行銷全國各地,成為全國五大月季中心之一。 綠化美化常州是全社會的共識,眾多企業和市民出資建設公園、認養綠地和名貴樹木,愉悅了自己的心靈,美化了常州的環境。 為了豐富城市綠化景觀,拓展城市綠化空間,爬山虎、藤本月季、云南黃馨、紫藤、凌霄、蔓長春、油麻藤和西番蓮等植物爬上了立交橋、大廈的屋頂平臺。市區各類立體綠化面積共達35公頃。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