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城市 → 經驗交流 ![]() |
|
南昌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經驗及啟示研究(上)
日期:2008-11-13 來源:南昌晚報 作者: 我要評論()
南昌生態城市雛形現 山水人文四脈合一——《南昌建設生態園林城市的經驗及啟示研究》解讀(上)
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南昌,在近幾年,正日益向世人展示它的風采,青山湖、象湖、玉帶河,令人流連忘返的城市景觀……走在南昌,仿佛身處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中。 南昌的湖百看不厭 南昌市規劃委員會2003年出臺南昌城市建設的6大規劃方案,為南昌城市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做好“山水文章 ”,實現以人為本,將“人脈、文脈、山脈、水脈”合為一體。作為一個河岸丘陵城市,南昌地形起伏變化,層次豐富,昌南沃野平川,河湖縱橫;昌北丘陵起伏,峰巒環翠,“山—水—城”的格局構成南昌城市依山傍水的獨特自然風貌和生態基礎。 “坐在湖邊,看看書,聊聊天,真的是一種享受,”每個到過青山湖、象湖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說出這樣的話。南昌的湖,就像一個美人的眼睛,讓人賞之不厭,觀之不倦。 今年,南昌注重將山水特色與現代城市經濟發展相結合,在昌南大做“水”的文章,以水為綱,依水建城,以青山湖、象湖、艾溪湖及撫河故道、玉帶河等河湖水系為骨架,建立風景旅游區、城市水體公園、主題公園,嵌入昌南城中;而在昌北,作為新城區,則更加注重與山水的結合,圍繞黃家湖、孔目湖等“綠心”,建設防護綠帶等“綠色走廊”,形成組團式城市布局。 昔日臭水溝 今日景觀河 “不會吧,這就是以前的玉帶河嗎?變得這么漂亮了?”在外工作8年沒有回家的萬芳,來到家附近的玉帶河,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萬芳的記憶里,玉帶河就是一潭臭水,許多垃圾漂浮在河面上,散發著令人惡心的臭味,大家都稱呼它“臭水溝”。可如今呈現在萬芳面前的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玉帶河。在微風的吹拂和陽光照耀下,河水波光粼粼,令人遐想。河的兩岸,草皮覆蓋其上,春夏秋冬四季如秋,鋪就了一條景觀帶,也鋪就了一條綠色的夢想。 看著迷人的玉帶河,萬芳興奮地坐上了一艘景觀船,在河內觀光。站在船頭,聞著夾雜了花草清香的空氣,看著兩邊的景觀,萬芳陶醉了,仿佛置身于畫中。 生態城市雛形已經呈現 南昌是一座山水都城,“半城湖光半城山”,老城區四湖點綴,新城區四湖環繞。可以說,水是南昌一寶:贛江為脈,鄱湖為鄰,內有四湖,外有四湖,水域面積占到了整個市區的近三分之一,為國內大城市少有的自然環境特色。南昌在整治青山湖、象湖、梅湖、艾溪湖,打造一個個湖濱市民公園的同時,還充分依托贛江、撫河以及梅嶺構建生態廊道,初步形成了山脈、水脈、人脈、文脈的“四脈合一”。 “城市建設的核心在于規劃,南昌已經列出了生態城市建設時間表:爭取2015年建成生態城市。”江西省委黨校教授廖清成表示,“目前,呈現在市民眼前的南昌,就是一個生態城市的雛形。” 據介紹,在下一個十年規劃中,南昌生態城市重點建設領域將由生態服務、產業轉型、社會發展、人居環境、生態環境和生態文化六部分組成,充分挖掘水文化內涵,體現靈活應變、玲瓏剔透的內在特征,營造充滿靈性的城市氛圍;順應復歸自然的人性追求,重視城市設施人性化建設,構筑充滿人性的宜居環境。最終建設成為具備發達的現代產業體系、高度開放格局,獨具“一江兩岸、山水輝映、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景觀,適宜于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生態型現代化城市。(實習生 譚春蓮 記者 熊金標) 專家點評 建設生態園林南昌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江西省委黨校教授 廖清成 生態園林城市,是我國現階段城市科學發展的切入點。生態園林城市建設以生態為基礎,在提供景觀、休閑娛樂設施和城市開放空間的同時,構建城市生態系統,凸顯城市特色,改善城市環境,整合城市社會、經濟、自然復合生態系統。最終建設目標是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經濟發展復合共生的生態城市。 城市的生態園林建設,塑造了城市的形象,彰顯了城市的品牌,是城市良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是城市生態建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協調發展、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要求。 南昌是江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南昌的城市形象代表著江西的城市形象,南昌的發展水平代表著江西的發展水平。建設生態園林南昌,不僅是南昌城市建設的需要,也將對整個江西城鎮化的定位和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