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閑“話”景觀
開發商與景觀設計師 韓:房總的公司接觸很多地產開發商項目。一般來說,這類項目客戶都會對設計工作有較大程度的干涉,在這類項目里事務所是如何保持自己的設計態度以及在種種限制條件中尋求景觀個性的? 房:張永和有一篇文章叫《第三種態度》,他認為設計師有三種態度,第一種只是學術的,盡量的拒絕商業的這種東西,做我的本質性的研究,有太多的商業或者太多的別的東西就不去接受,獨立的;第二種就是完全的接受。你商業要什么我就給什么;第三種態度就是有條件地接受。我很同意這種觀點。 我覺得商業需求其實與我們追求的設計本質有很多共性的東西,我們需要研究我們所追求的設計在什么情況下能成為開發商所需的商品。從設計師角度來講,在研究完商品共性之后,還有很多社會層面上的共性,比如從專業角度來說的人的本質或者人的行為,這與設計想法也是一致的。在這一基礎上去回應那些商品上的策劃。 比如剛才提到的歐式,我們發現,所謂的歐式,無非是通過挺拔的、飽滿的線腳來體現身份的高貴。我們能不能用我們理解的東西,在此基礎上做一些設計,既符合業主的要求,又在設計方面做一些探討?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第三種態度,也就是見縫插針吧,讓我們想法和價值觀來慢慢實現。 韓:我們做的東西是開發商的賣點之一,有時候是大師,比如唐寧One;有時候是開發商自己的策劃,比如歐式建筑。很多時候開發商已經把主題定了,自己的東西會是在整體里面融入自己想法或是試圖去改變這個主題? 房:這也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果有可能推翻這個主題,我們會尋找機會去說服業主,形成另外一個我們想要的。我們也從開發商的角度去考慮,可能我們的想法會比原來的主題更容易讓購買者接受。這就需要設計師具有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像剛才談論的,需要做很多設計以外的工作。當然,有時候比較熟悉的開發商,我們就會在他的策劃成型之前介入,能主導這個項目的方向。陳躍中曾經提出"景觀先行",在一定程度上是說明景觀與其他專業或者行業從整個對話上是平等的,并不是去填空的。 韓:現在美國有很多綠色設計的研究,比如雨水收集,不知道這個在實踐層面做的怎么樣? 俞:我覺得小范圍的實踐是完全理想的,像一些有識之士自己家里就有雨水收集裝置。但真正大范圍的使用還是有一定的阻力。美國有很強的商業化運作,更看重如何省錢或者如何能為更多的公眾所接受,這也是很多國外設計師轉戰中國的原因。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