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設計|園林規劃-規劃設計頻道 → 理論探索—規劃設計頻道 | www.www.wewon17.com 中國風景園林領先綜合門戶 |
閑“話”景觀
尋找"文化"? 李:我發現一個問題,在現代景觀設計中,不論場地大小,設計師都要對場地的文化進行一番研究和折騰,于是就出現了一個地級市十多個公園會出現相同主題文化的現象,比如"龍"、"鳳",而這些主題文化的載體大都是簡單的圖騰柱、景觀墻,這是我們景觀設計師所追求的嗎?我們很多時候忘了景觀設計更本質和重要的東西,比如生態、功能等實際的內容,是不是每個項目都必須談上一下文化呢? 房:文化也分好幾種,有宏觀的,在一些小的方面也有文化,只是角度不一樣。用這種宏大敘事的表現手法,往往都不能抓住本質的東西,有時比較牽強。即使是"龍"文化,也是分很多種的,皇家的"龍"與民間的"草龍"就應該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設計師可以因勢利導,將這種整體層面的文化與場地特征結合起來。如果不同尺度都用同樣的文化,比如就只會用"龍"和"鳳",而沒有把場地的特征表達出來,我覺得這是設計師沒有"招"的表現。 韓:悠久的歷史和廣闊的地域決定了我國文化的多樣性。"龍鳳文化"是眾多神話傳說中的一種,時下很多的設計師把這些公認的文化制作成了中式快餐,與羅馬柱等洋式快餐一起充斥在饑餓的國土大地上。這是我國城市間景觀風貌趨同的重要原因。不是說"龍鳳文化"不重要不需要,而作為設計師要更多地區關注當地文化,也就是適應當地特殊環境條件的文化,這些才是真正反映當地人生活和精神寄托的。 李:現在還存在著另外一種文化現象,很多地方在爭"金瓶梅公園"、圓明新園、中華文化標志園、夜郎自大遺址園和南北地理分界標志線等所謂的文化遺產保護,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目的很不單純,不是在單純的保護文化,而是透過文化去追逐利益的最大化,這就是我們今天很多地方領導的價值觀。 韓:其實這是沒有認識到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的價值的體現。在地方上來用"中華"的概念,是無視這塊土地的價值,更是不熱愛自己的家鄉的表現。 房:現在建筑界也在討論和關注這樣一種"文化的自卑感"。其實他們只是借用別人的文化,并認為只要有名氣了就能獲取最大的價值;這也是一種急功近利的浮躁表現,不想培養自己的文化,只希望拿來就用,是一種"快餐文化"。 俞:國內有些地方的"文化摒棄"一事常常讓一些美國設計師感到大為詫異,覺得你們中國有那么好的自然、人文積淀、建筑群落,為什么會選擇推平翻新地改成一些毫無特色的國際式建筑呢?美國的歷史不長,所以對于歷史的遺跡、包括一些工業的遺址等有著深厚的感情和珍愛,通常會盡量保留其場地的物質元素或文化內涵。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 房:這很值得認真思考,慢慢沉淀……
作者簡介: 房木生: 房木生景觀設計(北京)有限公司,中科院建筑設計院房木生景觀工作室設計總監。 1997年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房木生及其團隊致力于建筑與自然之間的景觀設計研究及實踐,景觀設計作品有北京運河岸上的院子、唐山唐人起居、北京全國人大辦公樓環境等。 俞沛雯: 美國SWA Group集團助理合伙人, 美國注冊景觀建筑師 韓 輝: 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設計五所副所長,景觀規劃設計師 李先軍: 《中國園林》雜志社編輯,《風景園林》雜志特約評論員,在《中國建設報》《中國文化報》《中國環境報》《中國房地產報》等近二十家大眾報社和專業核心雜志發表城市、景觀、建筑類評論100余篇,主編書籍《城思錄》,景觀評論員,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個人會員。
編輯:Aggie |
閱讀: 次
網友評論(調用5條) 更多評論(0)
最新推薦
企業服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