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正在黃山市舉行的世界遺產地旅游管理與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原則通過了《黃山宣言》,倡議全球的世界遺產地關注旅游帶來的挑戰和發展機會,加強部門間與利益相關方協調,平衡旅游和環境的關系,促進世界遺產地旅游管理和可持續發展。
目前,全球的世界遺產共有851處,其中文化遺產660處、自然遺產166處、混合遺產25處。作為自然稟賦和文明遺存的世界遺產,已成為世界各國發展旅游得天獨厚的寶貴財富。去年,全球跨境旅游人數達9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000億美元。我國是世界遺產資源大國,現有35處世界遺產,總數位居全球第三。近年來,我國堅持科學發展和合理開發并舉,積極探索和完善世界遺產地旅游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相互促進的有效模式,已成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和亞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國。
《黃山宣言》呼吁世界各國,在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咨詢機構的一致行動和協作下,聯手應對遺產地過度開發帶來的挑戰,著力加強世界遺產地的保護,高標準建設遺產地展示中心,鼓勵社區和公眾參與世界遺產地的管理,提高全社會對遺產資源突出價值的認識;制訂世界遺產地綜合管理及發展規劃,以尊重遺產地價值、注重其環境和文化的方式,促進開發多樣性的旅游服務、旅游產品、手工藝品和基礎設施,建立新的旅游收入分配機制,確保旅游收入中的相當一部分用于遺產地保護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確定合理的游客承載量,減少或避免世界遺產地受到的來自過度旅游發展、不足或不當基礎設施建設、遺產地周邊和緩沖區的發展項目以及其他新挑戰所帶來的影響,確保遺產地保護與可持續發展二者間的平衡。
此次會議是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和教科文組織首次聯手舉辦,專門探討遺產地的旅游管理和可持續發展問題。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副秘書長塔勒布·瑞法博士表示,世界旅游組織將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正式通過這個宣言,使之成為全球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