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勝 → 名勝動態 ![]() |
|
地震預報等災害研究切不可知難而退
日期:2008-06-2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 我要評論()
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地震預報等災害研究切不可知難而退 6月24日下午,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的議程是分組審議國務院關于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及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情況的報告。大震已經過去40多天了,但參會人員的心情并沒有平靜。說到動情處,有人依然忍不住淚水。 “我是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委副書記、代理州長,我叫吳澤剛”,作為應邀參會的全國人大代表,吳澤剛在第一組的會議上首先發言。大地震的震中汶川就在阿壩州。來北京前幾天,為防范汛期來臨引發次生災害,他們剛剛組織實施了11.16萬人的臨時避險。 吳澤剛說,據不完全統計,阿壩州13個縣中有8個是重災縣。雖然經過40多天的全力搶修,目前仍有部分鄉鎮和相當部分村鎮的通信處于盲點,仍有3個鄉鎮處于孤島。都江堰通往阿壩州的道路,目前仍然沒有打通。但吳澤剛同時表示:“國務院的報告是實事求是的報告,國家還適時提出了從中央其他預算調出700億元用于建立災后恢復重建基金,聽了以后,讓我們災區的同志備受鼓舞,增加了戰勝困難、重建家園的信心和決心。” 吳澤剛的講述,把委員們的思緒帶回了地震災區。用許志琴委員自己的話說,她的另一個身份是研究地球的地質科學工作者。因為研究的需要,她的足跡曾經遍布了汶川地震災區的山山水水。她指出:“最近一段時間我們也在研究地震機制。地震預報確實難度很大,但是我想,對于自然界規律的認識總是從無知到知之,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鍥而不舍的努力,不能放棄,對地震災害的預報也是這樣。不能讓子孫后代永遠受地震的肆虐。” 王建民委員說,在汶川地震之前,曾參加了兩次較大的抗震救災,一是海城地震,二是唐山地震,這兩次地震都給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創傷,但是唯有這次汶川地震感受不一樣。王建民曾是成都軍區司令員,說到成都軍區部隊戰士們從春節到現在一直住帳篷,抗震救災中戰士們吃的是干的方便面,救人只能靠雙手挖,身為將軍的他不得不停頓了一下,以避免淚水奪眶而出。他說,南方雨雪冰凍、汶川地震等災害發生之后,舉全國之力也好,采取多大的措施也好,都是應該的,但是防患于未然的工作我們做的并不好。盡管地震預報是世界尚未解決的難題,但外國不能解決,并不等于中國就不能解決,并不等于以后就不能解決。通過這些事情,應該思考這個問題,未雨綢繆。 金碩仁委員的建議是,今后對于地震預報研究需要更加重視,亡羊也得補牢,國外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我們要學習,對地震研究要加大投入。現在我們地震網站不少,但是資金不夠,各方面需要花錢的很多,人員問題、培訓問題,這些都需要投入。 程貽舉委員則建議,要加強國家災情的研究。現在國家災情太頻繁,百年不遇的災難、千年不遇的災難很多,以今年為例,年初的冰雪災害、現在的地震災害、南方的水災等,這些災情要進行很好的研究和分析,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經驗和教訓,要反思一些問題。 裴懷亮委員表示,要高度重視地震的預測預報工作。胡主席在剛剛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特別指出:“我們必須把自然災害預測預報、防災減災工作作為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一項重大工作,進一步抓緊抓好。”地震預報預測是一門科學。地震有它的客觀原因和規律。這一次汶川特大地震,雖然震前沒有明顯的征候,但是我們要認真對待,對地震災后各種數據和現象卻要認真分析研究。 方新委員說,在抗震救災中,科技界、科技人員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地震災害和其他自然災害也對我國科技創新提出了許多新的重大要求。在近期,要充分運用已有的科技知識、方法、手段和裝備,集成相關技術,開發急需的設備與系統,開展科技救災,搞好災后重建規劃。從長遠看,必須進一步加強相關科技創新與系統建設,大幅提高我國防災減災能力等等。 除了加強科學研究,委員們還比較多地提到,災后重建工作,務必要做好全面、科學的規劃,不能夠因為任務急,匆匆忙忙就地重建。有些地方是就地重建還是異地重建要做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由于調查研究不夠、規劃不合理所造成的損失可能更大。胡振鵬委員認為,在活動的斷裂帶、地震多發區,是否適合就地重建,要做科學的規劃,該異地重建就要遷移。 分組審議中,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充分肯定了國務院的報告。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