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工程頻道 → 工程養護 ![]() |
|
頤和園保護在中關村建設中的意義和作用
日期:2008-12-05 來源:《中國園林》2006年第03期 作者:高大偉 秦雷 我要評論()
1、有益于延續地區歷史文脈 歷史文脈是一個城市或地區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和積淀下來的歷史文化特色,不僅是一個城市或地區與其他城市和地區相區別的標識,也往往是其可持續發展的根基所在;隨著城市大規模改造所導致的“千城一面”、特色淪喪以及居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斷裂而導致的精神失衡等問題的出現,世界各國都開始將保護地區歷史文脈當作城市建設中一項至關重要的原則。 皇家園林在海淀的歷史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發揮了主導性作用,正是以皇家園林為中心,海淀鎮形成了自己的歷史軌跡、城鎮肌理、建筑布局、交通網絡、地名人文特色等文脈特征,在原海淀古鎮的范圍內興起的中關村科學園區建設畢竟只有十幾年的歷史,只是海淀千年古鎮歷史發展的一個最新片段,保護好對海淀歷史發展發揮過決定作用和具有標志意義的“三山五園”中最后和惟一完整的一座皇家園林——頤和園,對延續海淀鎮的歷史文脈,賦予中關村科學園區以歷史連續性和厚重感具有重要的意義。 此外,頤和園的存在和有效保護,在進一步提高中關村的知名度,優化其投資環境,提供精神家園,促進國際文化交流,樹立良好的城市形象等方面,都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2、有益于延續特色風貌景觀資源 景觀特色是城市個性的一個重要方面,現代城市規劃理念認為,文物遺產對維護城市的景觀特色具有重要作用。一座城市歷史文化積淀越深厚,歷史建筑遺存越豐富,其景觀特色就越強烈,環境形象也就更加豐富和迷人,城市個性更顯突出。頤和園這樣以優美景觀環境著稱的皇家園林的存在,是中關村科學園區建設中可以資借的特色風貌景觀資源。 我們認為,頤和園及其周邊環境能為中關村科學城建設所資借的特色景觀主要有以下幾項內容: (1)以昆明湖、萬壽山、玉泉山、西山為主體的山水景觀;(2)以佛香閣為代表的豐富的皇家園林建筑景觀;(3)包括大量古樹名木在內的豐富的園內植物植被景觀;(4)頤和園外原來曾長期存在的傳統稻作景觀;(5)頤和園與原圓明園、暢春園等園林之間相連的河流水系景觀;(6)與頤和園相關的周邊清代公所、衙署、軍事設施、皇家與官宦園林及遺址、傳統民居、廟宇、御路、街巷及其他歷史文化景觀等。 3、有益于維護良好的生態環境,調節城市生態平衡 城市化的過度發展必然帶來空氣污染、水污染、噪聲污染、酸雨、熱島效應以及火災、地震、流行病等災害隱患,造成嚴重的生態環境惡化和人與自然的疏離,而園林綠化正是救治城市化諸弊端的妙藥良方。即以頤和園來說,其核心保護區的面積就有290多公頃,其中水體面積近220h㎡,各種樹木40多萬株,草坪面積25h㎡,再加上周邊保護控制地帶范圍內的綠地,綠地總面積可達上千公頃,據初步估算,它們每年可釋放氧氣6萬t,吸收二氧化碳8.6萬t,蒸騰水量888萬t,蒸騰吸熱2174億kJ,并可在滯塵、減菌、減噪和吸收有毒氣體、凈化空氣等方面發揮良好效益;炎熱的夏季,頤和園內的溫度可比城區內低2℃~3℃;據統計,頤和園內常年棲息的常見鳥類有90多種,共有89科225屬319種植物。頤和園及周邊地區園林環境的存在,對維護區域生物多樣性和改善中關村科學園區的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可發揮巨大的作用。 4、有益于推動中關村旅游產業發展,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 頤和園是世界聞名的游覽勝地,每年國內外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在600~700萬人次之間,占整個海淀區年游客總數的40%左右(據統計,2001年海淀區游客總量為1661萬人次),占全北京年游客總數的6%左右①。頤和園的存在和完整保護,是泛中關村地區發展旅游業的寶貴“資產”,它可以和中關村科技旅游文化節構成互動的品牌優勢。大批游客的到來,必然給泛中關村地區帶來可觀的商機,不僅帶動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相關服務產業的發展,還將直接促進中關村科技產業的效益。 5、有益于保障原住居民切身利益,促進區域社會的和諧發展 頤和園的完整保護有賴于外圍的人文地理風貌和居民文化生活方式的維護。頤和園周邊原散落著一些以傳統農業為主要生活方式的村落,這些村落和農業人口的存在,既是頤和園至關重要的自然及人文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又是區域特色民俗文化的深厚土壤。因此,保護頤和園及中關村周邊原住居民的居住格局與生活方式的延續性,在日益強調“以人為本”的時代,越來越顯出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應該成為城市管理者和規劃建設者必須予以重視的問題。城市不可避免地要經歷一個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但變化應該自然、平和、漸進,避免疾風暴雨式的強烈變化,以延續富有特色的城市人居文化。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