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工程頻道 → 精品工程 ![]() |
|
2002人居環境獎之山東省榮成市城市綠化及生態建設項目
日期:2009-01-16 來源:中國人居環境獎辦公室 作者: 我要評論()
申報單位:山東省榮成市人民政府 報送單位:山東省榮成市建設局 聯 系 人:劉杰 聯系電話:0631-7561746 一、工程概況 榮成市地處膠東半島最東端,三面環海,海岸線長近千華里,是國務院批準的沿海經濟和口岸雙開放城市,也是我國對韓交流的橋頭堡。1988年撤縣設市后,榮成市確立了建設濱海生態花園城市的發展思路,重新調整完善了城市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園林綠地系統規劃,高起點、全方位進行城市綠化美化。在綠化設計上,廣泛吸收先進的設計思想和優秀的綠化創意,突出區域生態特色,綠化方案全部實行招投標。十多年來用于城市綠化的投資達7.5億元,目前城市綠化覆蓋率39.6%、城市綠地率35.2 %,分別比1988年提高了23.6和22.2個百分點,城市人均公共綠地16.7平方米、城市中心區人均公共綠地11.7平方米,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6%。“城在林中、樓在樹中、人在綠中”的綠化格局已經形成,濱海生態花園城市初具規模。 二、建設背景 建市前,榮成市是一個建成區面積只有4平方公里、人口3.8萬的小縣城。建筑多為平房,交通不便,市政設施落后,臟亂差現象突出。城市園林綠地缺乏系統規劃,綠化覆蓋率低,單位庭院和居住區綠地很少。 三、建設目標 充分發揮榮成市擁有豐富的自然景觀、濃郁的海文化特色以及獨特的對外開放區位等優勢。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把城市的發展方向定位于建設以“碧海、藍天、綠地、花鳥”為特色的濱海生態花園城市,通過營造綠色家園,改善人居環境,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四、實施過程 1.將生態保護和城市綠化建設納入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規劃之中,引導全市各級大力實施綠化美化戰略。實施了書記、市長親自抓,常務副市長具體負責的領導保障機制,落實了行政首長綠化目標責任制。 2.調整完善城市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園林綠地系統規劃。在綠化設計上,采取多色調與突出濱海特色、多品種與突出地方特色相結合,綠化方案全部實行招投標,廣泛吸收先進的設計思想和優秀的綠化創意,邀請專家高手參與,形成了海河水體、山體綠化與街道綠色長廊、環城綠帶、公園綠地遙相呼應,庭院綠化與公共綠化、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相結合的格局。 3.抓好各具特色的道路綠化,營造風格各異的沿街綠色長廊。堅持道路綠化與道路建設同步進行,市區主要道路綠化面積均超過道路總用地面積的60%。注重因路造綠,做到一路一特色,一街一景觀。 4.抓好沿河沿湖生態綠化,營造環境優美的綠色景觀帶。對流經市區的四條河流兩岸和市區南部的綠島湖兩岸進行平整,拓展水面220公頃,栽植喬木6萬多棵。桑干河兩岸原是一片廢棄的磚窯,投資1400萬元建設了占地18.8公頃的植物園,匯集南北方名優樹種120多種,并配備了奇石、雕塑等小品和健身設施。 5.抓好廣場、生活小區及庭院綠化,營造清新舒適的工作生活環境。在城市建設時預留綠化用地和城市廣場,廣場建設以大型喬木和綠地為主,綠化覆蓋率不低于60%。規定所有新建項目綠化覆蓋率不得低于40%,并實行綠化工程和主體工程同步規劃設計、同步建設驗收。目前全市10個生活小區綠化覆蓋率全部達到30%以上,新開發的曙光小區,規劃設計綠化覆蓋率達到48.2%。采取拆房建綠、拆墻透綠和見縫插綠等方式,增加單位庭院和居住區的綠地和綠量,有40多個單位被評為省、市級花園式單位。 6.抓好城區空白地綠化,全面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結合農業結構調整,將市區及周邊所有農田全部進行綠化育苗;拆除影響市容的臨時設施和侵占綠地的各種建筑,僅近兩年實施的舊城舊村改造,就新增綠化面積近20萬平方米;各單位已征未建的地塊,全部進行臨時綠化。 7.廣泛發動社會力量,點線面結合大規模造綠。開展群眾性義務植樹,把造林綠化任務落實到各鎮各單位。加強綠色通道和鎮村綠化建設,共完成19條全長458公里公路的綠色通道工程;建設沿海防護林8萬多畝,位居全國縣級綠化之首。成山林場占地11818畝,是我國北方最大的人工林場。完善法規建設,不斷提高城市綠化管理水平。為了保證綠化成果,堅持依法治綠,嚴格落實城市綠線管制和“綠色圖章”制度,確保綠化的第一審批權。制定出臺了《榮成市城市綠化管理辦法》、《榮成市市區河道管理規定》等規范性文件,將園林綠化納入城市綜合管理執法范疇。注重調動全民參與管理的積極性,除了進一步落實好單位庭院和“門前五包”責任外,同時還將部分綠地推向社會競標管理。實行科學管理,鞏固綠化成果,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成果,提高綠化管理的科學含量,樹木成活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8.高起點建設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優化城市硬環境。通車里程526公里的市域公路,二級以上占66%。長途傳輸、城鄉電話在山東省縣級市率先實現光纜化、一體化、程控化。2座水廠日供水能力5.8萬噸,總庫容1.04億方的八河水庫正在建設中,建成后年可為城鎮供水1400萬方。4座管道燃氣站日供氣能力2000立方米。采用濕地處理技術的污水處理場日處理能力2萬噸。垃圾處理場日處理能力150噸。 9.大膽改革城市管理體制,以城管大隊為主,成立了由公安、環保等七部門組成的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辦公室,增強了城市管理執法合力,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效果。成立了城建“110”服務中心,建設了高標準、多功能、管理規范的“建設服務大廳”,涉及建設行業行政審批可在此“一站式”辦理。依托服務大廳,建立起有形建筑市場。實現了建設行業管理的公開化、信息化、現代化。 五、取得的成果和經驗: 取得的成果: 強有力的投入,推動了城市建設成功實施,促進了城市整體增值,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各項綠化指標的不斷提高,進一步促進了城市經濟、社會、生態、人文環境的協調發展。 良好的城市環境,增強了城市的吸引力,推動了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質量的不斷提高。榮成已成為中外投資的熱點城市,建市以來,實際利用外資5.3億美元、內資42億元。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國內生產總值2001年比1988年增加9.6倍,年均遞增20%。與97個國家和地區保持經貿往來,與8個國外城市建立了友好關系。旅游業在短時間內迅速膨脹,初步形成集旅游觀光、文化展示于一體的千里海疆文化長廊。2001年接待國內外游客約200萬人次,實現收入12.3億元。 獲得的經驗: 實行規劃建綠、審批控綠。嚴格落實城市綠線管制和綠色圖章制度,牢牢控制綠化的第一審批權,為合理布局綠地、增加城市綠量和提高綠化檔次提供了有力保障。 動員社會力量,大打城市綠化總體戰。采取定責任、包區域、盡義務等多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廣泛發動全市人民群眾參與城市綠化建設和管理。 城市綠化布局因地制宜,突出區域生態特色,注重人文與自然的和諧。在園林綠化建設中,大量運用鄉土樹種作為基調樹種,適當引進適合當地氣候特點的南北方名優樹種,既突出了地方特色,又提高了綠化檔次。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綠化構思,大量種植常綠喬木,注重喬、灌、花、草、藤多層次綠化,體現濱海生態花園城市風光。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相關新聞
人居環境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