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城市 → 城市風采 → 國家園林城市(城區) ![]() |
|
藍天碧水映古城——如皋生態市建設紀實(圖)
日期:2008-08-21 來源:人民網 作者: 我要評論()
這是如皋市以生態市建設為載體,著力提升人居環境和老百姓幸福指數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如皋市在大力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環保優先,積極開展各種環保創建活動,以此推進全市環保工作不斷躍上新的臺階,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2002年如皋市開始創建國家級生態示范區,2003年順利通過了國家考核驗收。2004年,如皋市又啟動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2006年,如皋市的環保模范城市順利通過了國家技術評估。在此基礎上,2006年下半年,如皋市又不失時機地正式啟動了生態市建設,確定了通過3至4年的努力,建成生態城市的奮斗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全市上下整體聯動,奮力拼搏,各項工作穩步推進,成效斐然。 統一思想 強化領導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建設,把生態建設列入“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作為統攬全市經濟社會的主線來抓。 強化領導。將生態市建設列入市 “六城同創”指揮部統一領導,下設生態市創建辦公室和相應的工作班子。各鎮、各責任部門也都建立了相應的領導組和工作組,全市形成了上下對應,職責分明、政令暢通、相互協調的生態市建設組織網絡。 出臺文件。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落實環保優先,建設生態如皋的決定》,對生態市建設的目標、任務、措施、重點工程、時間要求、考核方法等進行了全面部署。與此同時,市人大還專門作出了《關于落實環保優先加快建設國家級生態市的決議》,將生態市建設列入了法制化軌道。 全員發動。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各個層次的動員大會,號召全市上下以生態市建設為統領,強勢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改善城鄉環境質量。將某項創建工作提高到統領整個城鄉環境建設的高度,這在如皋市城市創建歷史上還是首次。此外,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新農村建設推進大會等綜合性會議中,如皋市均將生態市建設作為重要內容予以強調和部署。在全市上下迅速統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識,真正把生態市建設納入到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 編制規劃。2006年下半年,委托蘇州科技學院編制《如皋市生態市建設規劃》。《規劃》經過多個輪回的征求意見和修改完善,于2007年5月順利通過了由省環保廳組織的專家評審,7月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的專題審議,9月正式頒布實施。 落實責任。對照生態市建設標準和《如皋市生態市建設規劃》,如皋市對每項建設指標、重點工程按責任部門和時間結點進行了細化分解,并制定了相應的考核辦法,以“六城同創”指揮部的名義于同時下發到各責任單位和部門,做到任務明確,要求明確,責任明確。 突出重點 攻堅克難 推進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徹底整治內外城河。在如皋城內有兩條環繞城區的古城河,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內外城河污染嚴重。2002年,市政府痛下決心,將徹底整治內外城河列為生態示范區建設的“一號工程”。通過市場化的運作方式,市政府籌集2億元資金,經過近兩年的奮戰,完成了河道疏浚、駁坡、河水置換系統建設、雨水污水管道埋設等主體工程,并投入資金進行河坡綠化、景點小品等配套工程的建設。同時,實施“退城進區”,將所有水污染型企業全部搬出了城區。將城河建成AAA級城河風光帶景區,并榮獲江蘇省人居環境范例獎。大力整治骨干河道。如皋市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了“三清一綠”、“六清六建”工程,開展了大規模的河道綜合整治工作。截至2007年底,全市境內2100多條各級河道得到整治,總長度達2300多公里,總動土3000多萬方。今年一季度又疏浚河道1092條,同時還清理了大量惡性水生植物,農村水體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強勢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2003年,日處理2萬噸的城市污水處理廠在如皋主城區建成投運,實現了如皋歷史上生活污水集中處理零的突破;2004年,如皋經濟開發區日處理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工程又正式啟動,2006年正式投入營運;2005年,如皋港區日處理2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又正式啟動,目前也已建成投產。目前全市已形成日處理6萬噸的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能力。與此同時,污水截流管網建設工程同步推進,總長度48公里的污水截流干管已經建成,主城區污水截流管網覆蓋率達80%以上,2006、2007年,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均超過80%。著力提高工業廢水處理能力。通過嚴格執行“三同時”和限期治理制度,全面加強新老污染源廢水治理力度。目前,全市工業廢水處理裝置89臺(套),日處理能力已達到8.2萬噸,基本實現了治理能力與經濟發展的同步提速。 啟動鎮級污水處理廠全覆蓋工程。為適應污染減排和環境優美鄉鎮創建要求,結合如皋市實際情況,在反復論證的基礎上,2007年,市政府提出了“通過2-3年努力,實現鎮級污水處理廠全覆蓋”工作目標。各鎮積極響應市政府號召,行動迅速,措施得力,攻堅克難。目前,全市20個鎮的污水處理廠均已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其中,桃園鎮已建成投產;林梓鎮已完成土建施工和設備安裝;如城、袁橋鎮已進入設備安裝;磨頭、搬經、下原、高明、丁堰鎮已開始土建施工;柴灣、白蒲、郭園已進入建設場地清理階段;吳窯、雪岸、九華、石莊、江安、常青、東陳鎮已明確了擬建地點和建設規模。2008年是如皋市確定的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年,目前尚未開工的鎮年內將全部開工建設。原定2009年年底實現鎮級污水處理廠全覆蓋的目標有望得到實現。 實施引江區域供水工程。為切實保證廣大市民飲用水安全,2004年,如皋市正式啟動了區域供水工程。該工程設計規模60萬噸/日,一期工程20萬噸/日,一期投資5億元。目前,取水、制水、輸水三大系統均已經基本建成,年內將全線供水。屆時,如皋市乃至海安飲用水質量將得到充分保證。與此同時,在沿江開發過程中,從區域規劃到產業布局,均將區域供水水源地保護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嚴格按照國家水源地保護規定劃定保護區,確保各項保護措施得全面實落實。 建設垃圾熱電聯產工程。2005年,如皋市成功引進了上海電氣集團公司投資建辦如皋市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達4.8億元,占地120畝,日處理城市生活垃圾1500噸。項目建成后,年可發電2.37億度,相當節約標煤9.57萬噸。如皋市的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的服務范圍涵蓋南通、通州、靖江等市。這種打破行政區域界限,實現垃圾焚燒資源共享的做法,在江蘇省尚屬于一大創新。今年6月6日,如皋垃圾焚燒熱電聯產項目1號機組經江蘇省廳、經貿委、環保局等49家單位驗收,主要工藝設備與配套設施均符合相關調試要求,環保、勞動、安全、衛生、消防措施也按主體要求同期建成。目前,該項目已正式投入試運行。 深化產業結構優化工程。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是控制污染增量,改善生態環境最根本最關鍵的措施。近年來,如皋市堅持科學發展和環保優先,堅持規模招商、科技招商、環保招商,大力發展高科技含量、高綜合效益,低資源消耗、低環境風險產業,先后組建和培育了以南通神馬電力科技、如高高壓電器、江蘇思源赫茲互感器等高新企業為龍頭的南通電力電器設備及配件特色產業基地;以熔盛造船為龍頭的新型船業特色產業基地;以元升太陽能為龍頭的新能源特色產業基地;以花木大世界為龍頭的花卉苗木特色產業基地等,為優化如皋產業結構提供了有力支撐。2007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企業從2005年的78家增加到135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從2005年的43.3億元增長到115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6%,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綜合考核排名南通第一。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不僅帶動了如皋經濟的快速發展,更使結構性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污染排放強度大幅下降,在全市GDP增幅16%以上的情況下,污染物排放總量嚴格控制在上級下達的控制指標內。 中國風景園林網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音頻、視頻)特供中國風景園林網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熱點推薦
企業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