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四日,白先勇做客由蘇州工業園區獨墅湖高教區主辦的湖畔論壇,與數百名大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也為即將首演的新作新版《玉簪記》“暖場”。
《玉簪記》其實是一個老戲,講的是書生潘必正與道姑陳妙常沖破禁忌禮俗的一段曲折愛情。在此之前,它曾經以昆劇、京劇、越劇、川劇等各種形式出現在戲曲舞臺上。其中的一折《情挑》,更堪稱經典。此次新版《玉簪記》會集了兩岸三地文化精英,主角潘必正與陳妙常由青春版《牡丹亭》的主演俞玖林、沈豐英繼續擔綱,臺灣“金馬獎”得主王童擔任美術總監,昆曲名家岳美緹、華文漪擔任藝術指導。
《玉簪記》將于十一月八日、九日在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進行全球首演。“這部戲很有潛能變成一部非常高雅的戲,因為中國文人的琴棋書畫都能在其中找到!卑紫扔聦υ搼虻耐瞥缈梢娨话摺Kf,昆曲藝術的最精華部分是表演,而追求極簡可以讓演員充分發揮表演的美,《玉簪記》就是營造一種真正的“極簡美學”。
四年巡演一百五十九場、二十余萬人觀看,其中十余萬人是代表未來的大學生群體。這就是由白先勇一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交出的成績單,它也將“百戲之祖”昆曲推向了一個高潮。這是否意味著昆曲擺脫了數年前被“搶救性保護”的悲慘命運?
白先勇的回答是:不!白先勇眼中的昆曲——這個中華傳統藝術中的瑰寶仍然要進行“搶救”。一個讓他擔心并且又趕到無奈的事實是,經過青春版《牡丹亭》近幾年的巡演,如今昆曲的觀眾是有了,但現在還是只有很少的學校開設昆曲課。“我這幾年在不少大學反復呼吁要開設昆曲課。當初《牡丹亭》推出后我希望有更多的人會延續著我的腳步將昆曲傳承下去!闭f到這里的時候,他不無擔心。
談到昆曲的現在和將來,他用了“當務之急”這個詞,并且反復提及。他說,現在的當務之急是要將老一輩的昆曲藝術家手中的“絕活”盡快的傳給后輩,這樣既可以讓年青演員繼承先輩名家的“絕活”,又可以讓他們博采眾長!俺搜輪T,昆曲的音樂、劇本等環節的傳承仍然面臨不少困難,要繼續傳承下去還是很艱難!卑紫扔碌牧硪粋無奈是,在如今這個時代,要創作出新的昆曲劇本基本不可能,昆曲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仍然只能靠祖先遺留的老本子“吃飯”。
昆曲如何傳承?對于經歷了數百年的昆曲來說,歷史積淀成經典的同時,也給后人烙上了太多的約束。如何打破這種約束?白先勇說,昆曲要在現代文明中傳承下去就必須“改”,但是無論怎么改都要保留昆曲的音樂、詞牌、表演等這些最精華的部分。因為經過數百年的積淀,這些已經是昆曲的“程式”是昆曲的根,離開了這些,昆曲就不是昆曲了。
|